搜尋此網誌

香文化香道首頁

香文化香道Translate

2014/4/1

諸蕃志卷上-1 宋趙汝適撰

諸蕃志卷上 宋趙汝適撰
《諸蕃志》 - 作者小傳
趙汝適(ZhaoRukuò11170-1228)宋太宗八世孫,生於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紹熙元年(1190年)為將士郎,紹熙二年(1191年)授迪功郎、臨安府余杭縣主薄,慶元二年(1196年)進士,授從政郎,慶元六年(1201年)潭州湘潭縣令;嘉定九年臨安府通判,嘉定十六年福建南劍州知府。嘉定十七年福建路市舶司提舉,寶慶元年(1225年)福建泉州市舶司提舉。
趙汝適出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舉時曾詢問來自阿拉伯地區的商人關於他們國家的地理、風土、物產,收羅材料,撰寫成為《諸蕃志》。

汝適始末無考,惟據《宋史·宗室世系表》,知其為岐王仲忽之元孫,安康郡王士說之曾孫,銀青光祿大夫不柔之孫,善待之子,出於簡王元份房,上距太宗八世耳。此書乃其提舉福建路市舶時所作,于時宋已南渡,諸蕃惟市舶僅通,故所言皆海國之事。《宋史·外國列傳》實引用之。核其敘次事類,歲月皆合。但《宋史》詳事蹟而略於風土、物產,此則詳風土、物產而略於事蹟。蓋一則史傳,一則雜誌,體各有宜,不以偏舉為病也。所列諸國,“賓瞳龍”史作“賓同隴”,“登流眉”史作“丹流眉”,“阿婆羅拔”史作“阿蒲羅拔”,“麻逸”史作“摩逸”。蓋譯語對音,本無定字。龍、隴,三聲之通。登、丹,蒲、婆,麻、摩,雙聲之轉。呼有輕重,故文有異同。無由核其是非,今亦各仍其舊。惟南宋僻處臨安,海道所通,東南為近。志中乃兼載大秦天竺諸國,似乎隔越西域,未必親睹其人。然考《冊府元龜》,載唐時祆教稱大秦寺,《桯史》所記廣州海獠,即其種類。又法顯《佛國記》載陸行至天竺,附啇舶還晉。知二國皆轉海可通,故汝適得于福州見其市易。然則是書所記,皆得諸見聞,親為詢訪。宜其敍述詳核,為史家之所依據矣。

《諸蕃志》成書於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分上下卷。上卷記海外諸國的風土人情,下卷記海外諸國物產資源。為研究宋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文獻。它記載了東自日本,西至東非索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東岸中世紀諸國的風土物產,並記有自中國沿海至海外各國的里程及所需日月,內容豐富而具體。該書有關海外諸國風土人情多采自周去非《嶺外代答》的記載,有關各國物產資源則多採訪于外國商人。其中雖然不免有錯訛,但就全書史料價值來說,仍不失為記述古代中外交通的佳作,並經常為後來的史地學家所引用。

志國
  交趾國  占城國  賓瞳龍國  真臘國  登流眉國  蒲甘國  三佛齊國  單馬令國  淩牙斯國  佛囉安國  新拖國  監篦國  藍無裏國  闍婆國  蘇吉丹  南毗國  胡茶辣國  麻囉華國  注輦國  大秦國  天竺國  大食國  麻嘉國  層拔國  弼琶囉國  勿拔國  中理國  甕蠻國  記施國  白達國  弼斯囉國  吉慈尼國  勿廝離國  蘆眉國  木蘭皮國  勿斯裏國  遏根陀國  海上雜國  渤泥國  麻逸國  三嶼  流求國  毗舍耶  新羅國  倭國

  交趾國:交趾,就是今天越南中北部地區,中國古稱其交趾,也稱交州。

  交趾,古交州。東南薄海,接占城;西通白衣蠻,北抵欽州。歷代置守不絕,賦入至薄,守禦甚勞。皇朝重武愛人,不欲宿兵瘴癘之區以守無用之土,因其獻款,從而羈縻之。

  王系唐姓,服色飲食略與中國同;但男女皆跣足差異耳。每正月四日,椎牛饗其屬。以七月十五日為大節,家相問遺,官寮以生口獻其酋;十六日,開宴酬之。歲時供佛,不祭先。病不服藥,夜不燃燈。樂以蚺蛇皮為前列(案此句未詳,疑有誤字)。不能造紙筆,求之省地(案「省地」二字句未詳)。

  土產沉香、蓬萊香、生金銀、鐵、朱砂、珠貝、犀象、翠羽、車渠、鹽、漆、木棉、吉貝之屬;歲有進貢。其國不通商。

  以此首題,言自近者始也。舟行約十余程,抵占城國。

  占城國:占城國在當時越南的南面,南面與真臘、西面與宋朝雲南接壤。東面臨南中國海,海路通廣州。其地東西七百里,南北三千里,國都號新州(今越南平定省茶槃遺址)。

  占城,東海路通廣州,西接雲南,南至真臘;北抵交趾,通邕州。自泉州至本國,順風舟行二十余程。其地東西七百里,南北三千里。國都號新州,有縣鎮之名;甃磚為城,護以石塔。

  王出入乘象,或乘軟布■〈〈止白匕〉上兒下〉,四人舁之;頭戴金帽,身披瓔珞。王每出朝,坐輪,使女三十人持劍盾或捧檳榔從。官屬謁見,膜拜一而止。白事畢,膜拜一而退。婦人拜揖,與男子同。男女犯奸,皆殺;盜有斬指、斷趾之刑。戰則五人結甲,走則同甲皆坐以死。唐人被土人殺害,追殺償死。國人好潔,日三、五浴。以腦麝合香塗體,又以諸香和焚熏衣。四時融暖,無寒暑侯。每歲元月,牽象周行所居之地,然後驅逐出郭,謂之「逐邪」。四月有遊船之戲,陳魚而觀之。定十一月望日為冬至,州縣以土產物帛獻于王。民間耕種,率用兩牛。五穀無麥,有粳、粟、麻、豆。不產茶;亦不識醞釀之法,止飲椰子酒。果實有蓮、蔗、蕉、椰之屬。

  土地所出,象牙箋、沉速香、黃蠟、烏樠木、白藤、吉貝、花布、絲絞布、白■〈迭毛〉簟、孔雀、犀角、紅鸚鵡等物。官監民入山斫香輸官,謂之「身丁香」,如中國身丁鹽稅之類;納足,聽民貿易。不以錢為貨,惟博米、酒及諸食物以此充歲計。若民入山為虎所噬,或水行被鱷魚之厄,其家指其狀詣王,王命國師作法誦咒,書符投民死所,虎、鱷即自投赴請命,殺之。若有欺詐誣害之訟,官不能明,令競主同過鱷魚潭,其負理者魚即出食之;理直者雖過十餘次,鱷自避去。買人為奴婢,每一男子鬻金三兩,准香貨酬之。商舶到其國,即差官折黑皮為策書,白字抄物數,監盤上岸;十取其二,外聽交易。如有隱瞞,籍沒入官。番商興販,用腦麝、檀香、草席、涼傘、絹扇、漆器、甆器、鉛、錫、酒、糖等博易。

  舊州、烏麗、日麗、越裏、微芮、賓瞳龍、烏馬拔、弄容、蒲羅、甘兀、亮寶、毗齊,皆其屬國也。其國前代罕與中國通,周顯德中始遣使入貢。皇朝建隆、幹德間,各貢方物。太平興國六年,交趾黎桓上言,欲以其國俘九十三人獻于京師;太宗令廣州止其俘,存撫之。自是貢獻不絕,輒以器幣優賜,嘉其向慕聖化也。國南五、七日程,至真臘國。

  賓瞳龍國:富教(越南語:Phú Giáo),柬埔寨語稱為 Bengtrao,位於越南東南部平陽省;《嶺外代答》作賓瞳朧國,《諸蕃志》作賓瞳龍,《島夷志略》作民都朗。臨海要津,有運河通海。

  賓瞳龍國,地主手飾、衣服,與占城同。以葵蓋屋,木作柵護。歲貢方物於占城。今羅漢中有賓頭盧尊者,蓋指此地言之;賓瞳龍音訛也。或雲目連舍基尚存。

  雍熙四年,同大食國來貢方物。

  真臘國:真臘越南語:Chân Lạp,占婆碑名 kmir,為中南半島古國,在今柬埔寨境內。

  真臘,接占城之南,東至海,西至蒲甘,南至加羅希。自泉州舟行,順風月餘日可到。其地約方七千餘裏。國都號祿兀。天氣無寒。

  其王妝束大概與占城同,出入儀從則過之。間乘輦駕,以兩馬或用牛。其縣鎮,亦與占城無異。官民悉編竹覆茅為屋。惟國王鐫石為室,有青石蓮花池沼之勝,跨以金橋,約三十餘丈。殿宇雄壯,侈麗特甚。王坐五香七寶床,施寶帳,以紋木為竿、象牙為壁。群臣入朝,先至階下三稽首,升階則跪,以兩手抱膊,繞王環坐。議政事訖,跪伏而退。西南隅銅台上列銅塔二十有四,鎮以八銅象,各重四千斤。戰象幾二十萬,馬多而小。奉佛謹嚴。日用番女三百餘人,舞獻佛飯,謂之阿南;即妓弟也。其俗淫,奸則不問。犯盜則有斬手、斷足、燒火、印胸之刑。其僧道咒法靈甚。僧衣黃者,有室家;衣紅者,寺居,戒律精嚴。道士以木葉為衣。有神曰婆多利,祠祭甚謹。以右手為淨,左手為穢;取雜肉羹與飯相和,用右手掬而食之。厥土沃壤,田無畛域,視力所及而耕種之。米谷廉平,每兩烏鉛可博米二■〈豆鬥〉。

  土產象牙、暫速細香、粗熟香、黃蠟、翠毛(此國最多)、篤耨腦、篤耨瓢、番油、姜皮、金顏香、蘇木、生絲、綿布等物。番商興販,用金銀、甆器、假錦、涼傘、皮皷、酒、糖、醯醢之屬博易。

  登流眉、波斯、蘭羅斛、三灤、真裏、富麻、羅問、綠洋、吞裏富、蒲甘、窊裏、西棚、杜懷、潯番,皆其屬國也。本國舊與占城鄰好,歲貢金兩。因淳熙四年五月望日占城主以舟師襲其國都,請和不許,殺之,遂為大仇,誓必複怨。慶元己未,大舉入占城,俘其主、戮其臣僕,剿殺幾無噍類;更立真臘人為主。占城今亦為真臘屬國矣。

  唐武德中,始通中國。國朝宣和二年,遣使入貢。其國南接三佛齊屬國之加羅希。

  登流眉國:古國名。故地或以為在今泰國南部馬來半島洛坤附近。名見《嶺外代答》第二卷。

  登流眉國,在真臘之西。地主椎髻簪花,肩紅蔽白;朝日登場,初無殿宇。飲食以葵葉為碗,不施匕箸,掬而食之。有山曰無弄,釋涅盤示化銅象在焉。

  產白豆蔻、箋沉速香、黃蠟、紫礦之屬。

  蒲甘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古國,公元849年建國於現代緬甸地區。1279年,元滅中國南宋,國力大增。1287年,元兵自雲南地區進攻蒲甘國,蒲甘城破,蒲甘國成為元朝的藩屬,那羅梯訶波帝失去王位。

  蒲甘國,官民皆撮髻於額,以色帛系之;但地主別以金冠。其國多馬,不鞍而騎。其俗奉佛尤謹,僧皆衣黃。地主早朝,官僚各持花來獻;僧作梵語祝壽,以花戴王首,餘花歸寺供佛。國有諸葛武侯廟。

  皇朝景德元年,遣使同三佛齊、大食國來貢,獲預上元觀燈。崇寧五年,又入貢。

  三佛齊國:三佛齊發源於現代蘇門答臘島上的巨港(馬來文:Palembang)附近,是東南亞印度化古國之一。三佛齊的建國時代不詳,只知道7世紀開始到中國進貢。三佛齊位於麻六甲海峽南端,地理位置優越,成為當時馬來群島的香料貿易中心。經濟力量雄厚,又是當時東南亞佛教的中心,為當時東南亞的強國。

  三佛齊,間於真臘、闇婆之間;管州十有五,在泉之正南。冬月順風,月余方至。淩牙門經商三分之一始入其國(?)。國人多姓蒲。累甓為城,周數十裏。國王出入乘船,身纏縵布,蓋以絹傘,衛以金鏢。其人民散居城外,或作牌水居,鋪板覆茅。不輸租賦。習水陸戰,有所征伐,隨時調發;立酋長率領,皆自備兵器、糗糧,臨敵敢死,伯于諸國。無緡錢,止鑿白金貿易。四時之氣多熱少寒,豢畜頗類中國。有花酒、椰子酒、檳榔蜜酒,皆非曲蘖所醞,飲之亦醉。國中文字用番書,以其王指環為印;亦有中國文字,上章表則用焉。國法嚴,犯奸男女悉置極刑。國王死,國人削髮成服;其侍人各願殉死,積薪烈焰,躍入其中,名曰「同生死」。有佛名金銀山,佛像以金鑄。每國王立,先鑄金形以代其軀;用金為器皿,供奉甚嚴。其金像、器皿各鐫志示,後人勿毀。國人如有病劇,以銀如其身之重,施國之窮乏者,示可緩死。俗號其王為龍精,不敢穀食,惟以沙糊食之;否則,歲旱而穀貴。浴以薔薇露,用水則有巨浸之患。有百寶金冠,重甚;每大朝會,惟王能冠之,他人莫勝也。傳禪則集諸子以冠授之,能勝之者則嗣。舊傳其國地面忽裂成穴,出牛數萬成群,奔突入山,人競取食之;後以竹木窒其穴,遂絕。

  土地所產,玳瑁、腦子、沉速暫香、粗熟香、降真香、丁香、檀香、荳蔻外,有真珠、乳香、薔薇水、梔子花、膃肭臍、沒藥、蘆薈、阿魏、木香、蘇合油、象牙、珊瑚樹、貓兒睛、琥珀、番布、番劍等,皆大食諸番所產,萃于本國。番商興販,用金銀、甆器、錦綾、纈絹、糖、鐵、酒、米、幹良薑、大黃、樟腦等物博易。其國在海中,扼諸番舟車往來之咽喉。古用鐵■〈糸索〉為限,以備他盜,操縱有機;若商舶至,則縱之。比年寧謐,撤而不用;堆積水次,土人敬之如佛。舶至,則祠焉;沃以油則光焰如新,鱷魚不敢踰為患。若商舶過不入,即出船合戰,期以必死。故國之舟輻湊焉。

  蓬豐、登牙儂、淩牙斯、加吉蘭丹、佛羅安、日羅亭、潛邁拔遝、單馬令、加囉希、巴林馮、新拖、監篦、藍無裏、細蘭,皆其屬國也。其國自唐天佑始通中國。皇朝建隆間,凡三遣貢。淳化三年,告為闍婆所侵,乞降詔諭本國;從之。咸平六年,上言本國建佛寺以祝聖壽,願賜名及鐘。上嘉其意,詔以「承天萬壽」為額,並以鐘賜焉。至景德、祥符、天禧、元佑、元豐,貢使絡繹,輒優詔獎慰之。其國東接戎牙路(或作重迦盧)。

  單馬令國:即今泰國馬來半島地域,因有河漆貝林(Tembeling)而得名。

  單馬令國,地主呼為相公。以木柵為城,廣六、七尺,高二丈餘;上堪征戰。國人乘牛,打鬃跣足。屋舍官場用木、民居用竹,障以葉、系以藤。

  土產黃蠟、降真香、速香、烏樠木、腦子、象牙、犀角。番商用絹傘、雨傘、荷池、纈絹、酒、米、鹽、糖、甆器、盆缽麤重等物及用金銀為盤盂博易。

  日囉亭、潛邁拔遝、加囉希類此。本國以所得金銀器糾集日囉亭等國類聚獻入三佛齊國。

  淩牙斯國:狼牙脩在宋代稱為「凌牙斯加」、元代稱為「龍牙犀角」、明代稱為「狼西加」。其領土包括今馬來半島東岸北大年以東和東北地區,及今馬來西亞的吉打州。

  淩牙斯國,自單馬令風帆六晝夜可到,亦有陸程。地主纏縵跣足;國人剪發,亦纏縵。

  地產象牙、犀角、速暫番、生香、腦子。番商興販,用酒、米、荷池、纈絹、甆器等為貨;各先以此等物准金銀,然後打博。如酒一墱,准銀一兩、准金二錢;米二墱准銀一兩,十墱准金一兩之類。歲貢三佛齊國。

  佛囉安國

  佛囉安國,自淩牙斯加四日可到,亦可遵陸。其國有飛來佛二尊,一有六臂、一有四臂。賊舟欲入其境,必為風挽回,俗謂佛之靈也。佛殿以銅為瓦,飾之以金。每年以六月望日為佛生日,動樂鐃鈸,迎導甚都;番商亦預焉。

  土產速暫番、降真香、檀香、象牙等。番以金、銀甆、、鐵、漆器、酒、米、糖、麥博易。歲貢三佛齊。

  其鄰蓬豐、登牙儂、加吉蘭丹類此。

  新拖國:古國名。一譯孫他。故地或以為在今印尼爪哇島西部。其地有大港,水陸交通便利。

  新拖國,有港,水深六丈,舟車出入。兩岸皆民居,亦務耕種。架造屋宇,悉用木植,覆以棕櫚皮,籍以木板,障以藤■〈芮上伐下〉。男女裹體,以布纏腰,剪發僅留半寸。

  山產胡椒,粒小而重,勝於打板;地產東瓜、甘蔗、匏、豆茄、菜。但地無正官,好行剽掠,番商罕至興販。

  監篦國:古國名。故地或以為在今印尼蘇門答臘島中部甘巴河流域。中世紀時東西方船舶多泊此。名見《嶺外代答》第二卷故臨國條。

  監篦國,其國當路口,舶船多泊此。從三佛齊國,風帆半月可到。舊屬三佛齊,後因爭戰,遂自立為王。土產白錫、象牙、真珠。國人好弓箭,殺人多者帶符標榜,互相誇詫。五日水路到藍無裏國。

  藍無裏國:國名。見於中國宋朝史籍記載,又作藍裏,元朝史籍作喃哩,明朝史籍作南浡裏,清朝稱南渤利和南巫裏。藍無裏國故地約在今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角。曾為室利佛逝國屬國,後獨立。中世紀時為東西方海上交通線要地。西元15世紀前期,同中國建立友好關係,鄭和下西洋曾多次前往其地。

  藍無裏國,土產蘇木、象牙、白藤。國人好鬥,多用藥箭。北風二十余日,到南毗管下細蘭國。自藍無裏風帆將至其國,必有電光閃爍,知是細蘭也。

  其王黑身而逆毛,露頂不衣,止纏五色布,躡金線紅皮履;出騎象或用軟兜,日啖檳榔。煉真珠為灰。屋宇悉用貓兒睛及青紅寶珠、瑪瑙、雜寶妝飾,仍用藉地以行。東西有二殿,各植□樹,柯莖皆用金,花實並葉則以貓兒睛、青紅寶珠等為之。其下置金椅,以琉璃為壁。王出朝,早升東殿、晚升西殿,坐處常有寶光。蓋日影照射,琉璃與寶樹相映,如霞光閃爍然。二人常捧金盤從,承王所啖檳榔滓。從人月輸金一鎰於官庫,以所承檳榔滓內有梅花腦並諸寶物也。王握寶珠徑五寸,火燒不暖,夜有光如炬;王日用以拭面,年九十余,顏如童。國人肌膚甚黑,以縵纏身,露頂跣足;以手掬飯。器皿用銅。有山名細輪迭,頂有巨人跡,長七尺餘。其一在水內,去山三百餘裏。其山林木低昂,周環朝拱;產貓兒睛、紅玻瓈腦、青紅寶珠。

  地產白荳蔻、木蘭皮、粗細香。番商博易,用檀香、丁香、腦子、金、銀、甆器、馬、象、絲帛等為貨。歲進貢于三佛齊。

  闍婆國:瓜哇國者,古名闍婆國也。亦稱闍婆達。亦稱闍婆。古國名。地在今 印尼 爪哇島 蘇門答臘島 ,或兼稱這兩島。《宋書·夷蠻傳·闍婆婆達國》:闍婆婆達國 元嘉 十二年,國王 師黎婆達陁阿羅跋摩 遣使奉表。《南史·西南夷傳》引此文作闍婆達國 段成式 《酉陽雜俎·境異》:梵僧 菩薩勝 又言:闍婆國 中有飛頭者,其人目無瞳子,聚落時有一人據。’”《宋史·外國傳五·闍婆》:闍婆國 在南海中。其國東至海一月,泛海半月至 昆侖國

  闍婆國,又名莆家龍,於泉州為丙巳方;率以冬月發船,蓋藉北風之便,順風晝夜行,月餘可到。東至海,水勢漸低,女人國在焉;愈東則尾閭之所泄,非複人世;泛海半月,至昆侖國。南至海三日程,泛海五日至大食國。西至海四十五日程,北至海四日程。西北泛海十五日,至渤泥國;又十日,至三佛齊國;又七日至古邏國;又七日至柴曆亭,抵交趾,達廣州。國有寺二,一名聖佛、一名捨身。有山出鸚鵡,名鸚鵡山。

  其王椎髻,戴金鈴,衣錦袍,躡革履,坐方床。官吏日謁,三拜而退。出入乘象或腰輿,壯士五、七百輩執兵以從。國人見王皆坐,俟其過乃起。以王子三人為副王。官有司馬、傑落、佶連,共治國事,如中國宰相;無月俸,隨時量給土產諸物。次有文吏三百餘員,分主城池、帑廩及軍卒。其領兵者歲給金十兩。勝兵三萬,歲亦給金有差。土俗婚聘無媒妁,但納黃金於女家以取之。不設刑禁,犯罪者隨輕重出黃金以贖;惟寇盜則置諸死。五月遊船、十月遊山,或跨山馬,或乘軟■〈〈止白匕〉上兒下〉。樂有橫笛、皷板,亦能舞。山中多猴,不畏人,呼以「霄霄」之聲即出。投以果實,則有大猴先至(土人謂之猴王);先食畢,群猴食其餘。國中有竹園,有鬥雞、鬥豬之戲。屋宇壯麗,飾以金碧。賈人至者,館之賓舍,飲食豐潔。土人被發,其衣裝纏胸,下至於膝。疾病不服藥,但禱求神佛。民有名而無姓,尚氣好鬥;與三佛齊有讎,互相攻擊。

  〔南朝〕宋元嘉十二年,嘗通中國;後絕。皇朝淳化三年,複修朝貢之禮。其地坦平,宜種植。產稻、麻、粟、豆蔻、□、麥,耕田用牛。民輸十一之租。煮海為鹽,多魚、鱉、雞、鴨、山羊,兼椎馬、牛以食。果實有大瓜、椰子、蕉子、甘蔗、芋。出象牙、犀角、真珠、龍腦、玳瑁、檀香、茴香、丁香、荳、蓽澄茄、降真香、花簟、番劍、胡椒、檳榔、硫黃、紅花、蘇木、白鸚鵡,亦務蠶織,有雜色繡絲吉貝綾布。地不產茶。酒出於椰子及蝦猱丹樹之中;此樹華人未曾見。或以桄榔、檳榔釀成,亦自清香。蔗糖其色紅、白,味極甘美。以銅、銀、■〈金俞〉、錫雜鑄為錢;錢六十准金一兩、三十二准金半兩。番商興販,用夾雜金銀及金銀器皿、五色纈絹、皂綾、川芎、白芷、朱砂、綠礬、白礬、鵬砂、砒霜、漆器、鐵鼎、青白甆器交易。此番胡椒萃聚,商舶利倍蓰之獲,往往冒禁潛載銅錢博換。朝廷屢行禁止興販,番商詭計,易其名曰蘇吉丹。

  蘇吉丹:古國名,在今加里曼丹島西海岸蘇加丹那港。

  蘇吉丹,即闍婆之支國;西接新拖,東連打板。有山峻極,名保老岸。番舶未到,先見此山。頂聳五峰,時有雲覆其上。

  其王以五色布纏頭,跣足;路行蔽以涼傘,或皂、或白。從者五百餘人,各持槍劍、鏢刀之屬;頭載帽子,其狀不一:有如虎頭者、如鹿頭者,又有如牛頭、羊頭、雞頭、象頭、獅頭、猴頭者,旁插小旗,以五色纈絹為之。土人男剪發、女打鬃,皆裹體跣足,以布纏腰。

  民間貿易,用雜白銀鑿為幣,狀如骰子,上鏤番官印記;六十四隻准貨金一兩,每只博米十升十升至百升。其他貿易悉用是,名曰闍婆金;可見此國即闍婆也。架造屋宇,與新拖同。地多米谷,巨富之家,倉儲萬餘碩。有樹名波羅蜜,其實如東瓜、皮如栗殼、肉如柑瓣,味極甘美。亦有荔支、芭蕉、甘蔗,與中國同。荔支曬乾,可療莉疾。蕉長一尺、蔗長一丈,此為異耳。蔗汁入藥,醞釀成酒,勝如椰子。地之所產,大率於闍婆無異。胡椒最多。時和歲豐,貨銀二十五兩可博十包至二十包(每包十升)。設有凶歉、■〈寇,女代攴〉攘,但易其半。采椒之人,為辛氣熏迫,多患頭痛,餌川芎可愈。蠻婦搽抹及婦人染指甲、衣帛之屬,多用朱砂。故番商興販,率以二物為貨。厚遇商賈,無宿泊飲食之費。

  其地連百花園、麻東、打板、禧寧、戎牙路、東崎、打綱、黃麻駐、麻籬、牛論、丹戎、武囉、底勿平、牙夷、勿奴孤,皆闍婆之屬國也。打板國東連大闍婆,號戎牙路(或作重迦盧)。居民架造屋宇,與中國同。其地平坦,有港通舟車往來;產青鹽、綿羊、鸚鵡之屬。番官勇猛,與東邊賊國為姻。彼以省親為名,番舶多遭劫掠之患;甚至俘人以為奇貨,每人換金二兩三兩,以此商貨遂絕(賊國,丹重布、囉琶離孫、他故論是也)打綱、黃麻、駐麻、籬牛論、丹戎、武囉、底勿平、牙夷、勿奴孤等國,在海島中;各有地主,用船往來。地罕耕種,國多老樹,內產沙糊,狀如麥面。土人用水為圓,大如綠荳;曬乾入包,儲蓄為糧。或用魚及肉,雜以為羹。多嗜甘蔗、芭蕉。搗蔗入藥,醞釀為酒。又有尾巴樹,剖其心,取其汁,亦可為酒。土人壯健兇惡,色黑而紅;裹體文身,剪發跣足。飲食不用器皿,緘樹葉以從事,食已,則棄之。民間博易,止用沙糊;准以升■〈豆鬥〉,不識書計。植木為棚,高二丈餘;架屋其上,障蓋與新拖同。土產檀香、丁香、豆蔻、花簟、番布、鐵劍、器械等物。內丹戎、麻籬、武囉尤廣袤,多蓄兵馬,稍知書計。土產降真、黃蠟、細香、玳瑁等物;丹戎、武囉亦有之。率不事生業,相尚出海,以舟劫掠,故番商罕至焉。

  南毗國:科澤科德(Kozhikode)是馬拉雅拉姆語中的名字,出現於西元13世紀。阿拉伯語中的名字為Kalikut。在宋代典籍中它被稱為南毗國(來自婆羅門姓 Namburi),元代古籍中稱為「古裏佛」,明代古籍稱為「古裏」。伊本·白圖泰遊紀中稱為為Kalicut(卡裏卡特)。科澤科德馬拉雅拉姆語:കോഴിക്കോട്Kozhikode),又稱卡利卡特(英語:Calicut),在中國古籍稱為古裏,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第三大城市(1991年之人口為801,190人),為昔日的馬拉巴爾地區的一部分。這座城市為中國明代的鄭和與葡萄牙的瓦斯科··伽馬兩位東西方航海家共同的登陸地點及去世地點而著名。英文單詞「印花布」(calico)的字源出於此城市的名稱。科澤科德還被稱為公雞堡壘(Cock Fort)。阿拉伯人和中國人在這裡從事香料貿易,這座港口城市逐漸開始繁榮起來。

  南毗國,在西南之極;自三佛齊便風,月餘可到。國都號蔑阿抹(唐語曰禮司)。

  其主裹體跣足;縛頭纏腰,皆用白布,或著白布窄袖衫。出則騎象,戴金帽,以真珠、珍寶雜拖其上;臂系金纏,足圈金鋉。儀仗有纛,用孔雀羽為飾,柄拖銀朱;凡二十餘人,左右翊衛。從以番婦;擇貌壯奇偉者,前後約五百餘人。前者舞導,皆裹體跣足,止用布纏腰;後者騎馬,無鞍,纏腰束發以真珠為纓絡、以真金為纏鋉,用腦麝雜藥塗體,蔽以孔雀毛傘。其餘從行官屬,以白番布為袋,坐其上(名曰布袋轎)。以扛舁之;扛包以金銀。在舞婦之前。國多沙地,王出,先差官一員及兵卒百余人持水灑地,以防颶風播揚。飲食精細,鼎以百計,日一易之。有官名翰林,供王飲食,視其食之多寡,每裁納之,無使過度;或因而致疾,則嘗糞之甘苦以療治之。國人紫色耳輪垂肩,習弓箭,善刀矟,喜戰鬥;征伐皆乘象,臨敵以彩纈纏頭。事佛尤謹。

  地暖無寒,米谷、麻、豆、麥、粟、芋、菜,食用皆足,價亦廉平。鑿雜白銀為錢,鏤官印記,民用以貿易。土產真珠、諸色番布、■〈〈止白匕〉上兒下〉羅綿。國有淡水江,乃諸流湊匯之處。江極廣袤,旁有山突兀,常有星現其上,秀氣鍾結,產為小石如貓兒睛。其色明透,埋於山坎中,不時山水發,淜洪推流;官時差人乘小舸採取,國人珍之。

  故臨、胡茶辣、甘琶逸、弼離沙、麻囉華、馮牙囉、麻哩抹、都奴何、啞哩喏嗷、囉囉哩,皆其屬國也。其國最遠,番舶罕到。時羅巴、智力幹父子,其種類也。今居泉之城南。土產之物,本國運至吉囉達弄、三佛齊,用荷池、纈絹、甆器、樟腦、大黃、黃連、丁香、腦子、檀香、豆蔻、沉香為貨,商人就博易焉。

  故臨國,自南毗舟行,順風五日可到。泉舶四十余日到藍裏住冬;至次年再發,一月始達。土俗大率與南毗無異。土產椰子、蘇木。酒用蜜糖和椰子花汁醞成。好事弓箭戰鬥,臨敵以彩纈纏髻。交易用金銀錢,以銀錢十二准金錢之一。地暖無寒。每歲自三佛齊、監篦、吉陀等國發船博易,用貸亦與南毗同。大食人多寓其國中,每浴畢,用郁金塗體,蓋欲仿佛之金身。

  胡茶辣國:胡茶辣國的梵文名字是Gūrjara,印度俗語為Gujjara,巴利文Gujar。今日印度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即其故地。位於今印度卡提阿瓦半島。

  胡茶辣國,管百餘州,城有四重。國人白淨,男女皆穴耳,墜重環;著窄衣,纏縵布;戴白暖耳,躡紅皮鞋。人禁葷食。有佛宇四千區,內約二萬餘妓,每日兩次歌獻佛飯及獻花。獻花用吉貝線結縛為球,日約用三百斤。有戰象四百餘隻,兵馬約十萬。王出入乘象,頂戴冠;從者各乘馬,持劍。

  土產青碇(至多)、紫礦苛子、諸色番布;每歲轉運就大食貨賣。

  麻囉華國

  麻囉華國,與胡茶辣連接。其國管六十餘州,有陸路。衣服、風俗與胡茶辣國同。

  產白布甚多。每歲約發牛二千餘隻駞布就陸路往他國博易。

  注輦國:又名朱羅,是1世紀至13世紀時印度半島古國,其地在今泰米爾納德邦。注輦國最早起源於高韋里河(Kaveri)流域,以歐賴宇爾(Urayur)為國都。朱羅王朝的統治者們曾經征服印度半島南部,吞併斯里蘭卡,並佔領了馬爾地夫,甚至還成功地入侵馬來群島的王國。在公元1010年至1200年期間,注輦國領土南到馬爾地夫群島,最北到安得拉邦的達戈達瓦里河沿岸。朱羅王朝在13世紀進入衰退,隨著潘地亞的崛起而最終滅亡。

  注輦國,西天南印度也。東距海五裏,西至西天竺千五百里,南至羅蘭二千五百里,北至頓田三千里。自古不通商,水行至泉州約四十一萬一千四百餘裏;欲往其國,當自故臨易舟而行。或雲蒲甘國亦可往。

  其國有城七重,高七尺。南北十二裏、東西七裏,每城相去百步。四城用磚、二城用土,最中城以木為之,皆植花果雜木。第一、第二城皆民居,環以小濠;第三、第四城,侍郎居之;第五城,王之四子居之;第六城為佛寺,百僧居之;第七城即王之所居。屋四百余區所,統有三十一部落。其西十二,曰:只都尼、施亞盧、尼祿琶、離鱉琶、移布林琶、布尼古檀、布林蒲登、故里婆輪、岑本蹄揭蹄、閻黎池離那部、尼遮古林、亞裏者林。其南八,曰:無雅加黎、麻藍眉古黎、苦低舍裏尼、蜜多羅摩伽藍、蒲登蒙伽林加藍、琶裏琶、離游亞林、池蒙伽藍。其北十二,曰:撥羅耶、無沒離、江注林、加里蒙伽藍、漆結麻藍、握折蒙伽藍、皮林伽藍、蒲棱和藍、堡琶來、田注離、盧娑囉、迷蒙伽藍。民有罪,命侍郎一員處治之;輕者縶於木格,笞五、七十至一百;重者即斬,或以象踐殺之。其宴則王與四侍郎膜拜于階,遂共作樂歌舞,不飲酒而食肉。俗衣布,亦有餅餌。掌饌執事,用妓近萬餘家,日輪三千輩祗役。其嫁娶先用金銀指環,使媒婦至女家;後三日會男家親族,約以田土、生畜、檳榔、酒等,稱其有無為禮。女家複以金銀、指環、越諾布及女所服錦衣遺婿。若男欲離女,則不敢取聘財;女欲卻男,則倍償之。其國賦稅繁重,客旅罕到。與西天諸國鬥戰,官有戰象六萬,皆高七、八尺。戰時象背立屋,載勇士;遠則用箭,迎則用槊。戰勝者,象亦賜號以旌其功。國人尚氣輕生,或有當王前用短兵格鬥,死而無悔。父子兄弟不同釜而爨,不共器而食。然甚重義。

  地產真珠、象牙、珊瑚、玻璃、檳榔、豆蔻、琉璃、色絲布、吉貝布。獸有山羊、黃牛。禽有山雞、鸚鵡。果有餘甘、藤蘿、千年棗、椰子、甘羅、昆侖梅、波羅蜜之類。花有白茉莉、散絲、虵臍、桑麗、秋青、黃碧婆羅、瑤蓮蟬、紫水蕉之類。五穀有綠黑豆、麥、稻。地宜竹。

  自昔未嘗朝貢。大中祥符八年,其主遣使貢真珠等,譯者導其言曰:願以表「遠人慕化」之意。詔合門祗侯史佑之館,伴宴錫恩,例同龜茲使。適值承天節,其使獲預啟聖院祝壽。至熙寧十年,又貢方物,神宗遣內侍勞問之。

  其餘南尼華囉等國,不啻百餘,悉冠以西天之名。又有所謂王舍城者,俗傳自交趾之北至大理、大理西至王舍城,不過四十程。按賈耽皇華西達記雲:自安南通天竺,是有陸可通其國。然達摩之來,浮海至番禺,豈陸程迂回,不如海道之迅便歟?西天鵬茄囉,國都號茶那咭,城圍一百二十裏。民特好勝,專事剽奪,以白砑螺殼磨治為錢。土產寶劍、■〈〈止白匕〉上兒下〉囉綿等布。或謂佛教始于此國。唐三藏元奘取經,曾到西天南尼華囉國,城有三重,人早晚浴,以郁金塗體,效佛金色,多稱婆羅門,以為佛真子孫。屋壁、坐席,悉塗牛糞;相尚以此為潔。家置壇,崇三尺,三級而升;每晨焚香獻花,名為供佛。大食番至其國,則坐之門外、館之別室,具供帳器皿。婦人犯奸,輒殺之,官不問。土產上等木香、細白花蘖布。人多食酥酪、飯、豆、菜,少食魚肉。道通西域;西域忽有輕騎來劫,但閉門距之數日,乏糧自退。

  大秦國:中國古時似乎從未有人直接到達過羅馬,最接近的大概是生於東漢時期的甘英。西域都護班超於西元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後漢書·西域傳》稱甘英到達條支,在大海岸邊打算渡海,被安息西界船人勸止。今人對於甘英最遠到達的地點有不同說法,大海可能是地中海、波斯灣、黑海或里海。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的稱呼,另外視乎語境「大秦」一詞亦指近東地區,特別是敘利亞。歷史學家約翰·福斯特將之界定為「……羅馬帝國,或其僅被中國所知之部分,敘利亞。」

  大秦國(一名犁靬),西天諸國之都會,大食番商所萃之地也。其王號麻囉弗理安都城,以帛織出「金」字纏頭;所坐之物,則織以絲■〈罒上剡下〉。有城市裏巷。王所居舍,以水精為柱、以石灰代瓦,多設幃簾;四圍開七門,置守者各三十人。有他國進貢者,拜於階戺之下,祝壽而退。其人長大美晰,頗類中國;故謂之大秦。有官曹簿領,而文字習胡人;皆髦頭而衣文繡,亦有白蓋小車、旌旗之屬。及十裏一亭、三十裏一堠。地多獅子,遮害行旅;不百人持兵器偕行,易為所食。宮室下鑿地道,通禮拜堂一裏許。王少出,惟誦經禮佛;遇七日,即由地道往禮拜堂拜佛,從者五十餘人。國人罕識王面。若出遊,則騎馬用傘;馬之頭頂,皆飾以金玉珠寶。遞年大食國王有號素丹者,遣人進貢。如國內有警,即令大食措置兵甲撫定。所食之物,多飯、餅、肉,不飲酒;用金銀器匙以挑之。食已,即以金盤貯水濯手。

  土產琉璃、珊瑚、生金、花錦縵布、紅瑪瑙、真珠。又出駭雞犀(駭雞犀,即通天犀也)。

  漢延嘉初,其國主遣使自日南徼外來獻犀象、玳瑁,始通中國。所供無他珍異,或疑使人隱之。晉大康中,又來貢。

  或雲其國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處,幾於日所入也。按杜還經行記雲:拂桑國在苫國西,亦名大秦。其人顏色紅白,男子悉著素衣,婦人皆服珠錦。好飲酒,尚幹餅,多工巧,善織絡。地方千里,勝兵萬餘,與大食相禦。西海中有市,客主同和,我往則彼去、彼來則我歸;賣者陳之於前,買者酬之於後。皆以其值置諸物旁,待領值然後收物,名曰鬼市。

  天竺國:是古代中國以及其他東亞國家對當今印度和其他印度次大陸國家的統稱。天竺歷史上相繼出現了四大帝國:孔雀帝國、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和莫臥兒帝國。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 對音)《山海經》記載“西方有身毒國”。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後來玄奘西域取經,根據讀音才正名為印度。印度是一個著名的文明古國,也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人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並有許多發明,例如阿拉伯數字、國際象棋、甘蔗制糖法等。

  天竺國,隸大秦國;所立國主,悉由大秦選擇。俗皆辮發、垂下兩鬢及項,以帛纏頭。所居以石灰代瓦。有城郭居民。王服錦■〈罒上剡下〉,為螺髻于頂,餘發剪之使短。晨出坐■〈登毛〉皮(■〈登毛〉乃獸名),用朱蠟飾之,畫雜物於其上;群下皆禮拜祝壽。出則騎馬,鞍轡皆以烏金銀鬧裝。從者三百人,執矛劍之屬。妃衣大袖鏤金紅衣。歲一出,多所賑施。國有聖水,能止風濤;番商用琉璃缾盛貯,猝遇海揚波,以水灑之則止。後魏宣武時,嘗遣使獻駿馬雲。

  其國出獅子、貂、豹、橐、犀、象、玳瑁、金、銅、鐵、鉛、錫。金鏤織成金■〈罒上剡下〉,白迭■〈僉毛〉■〈登毛〉。有石如雲母,而色紫;裂之則薄如蟬翼,積之則如紗轂。有金剛石,似紫石英,百煉不銷,可以切玉。又有旃檀等香、甘蔗石蜜諸果。歲與大秦、扶南貿易,以齒貝為貨。俗工幻化,有弓箭、甲矟、飛梯、地道及木牛、流馬之法,而怯於戰鬥。善天文、算曆之術,皆學悉曇章書(以下闕七字)。以貝多樹葉為紙。

  唐貞觀天授中,嘗遣使入貢。雍熙間,有僧囉護哪航海而至,自言天竺國人。番商以其胡僧,競持金繒、珍寶以施;僧一不有,買隙地建佛剎於泉之城南,今寶林院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