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香文化香道首頁

香文化香道Translate

2014/4/6

太平御覽木部4/5/6/7 宋 李昉

太平御覽木部一宋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五 木部四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苞桑,叢生桑也。)

《書》曰:青州,厥篚絲。(孔安國曰:,桑蠶,絲中琴瑟弦。,於琰切。)
又曰: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瞎彩於朝。(祥妖怪也。二木合生,七日大拱,不恭之罰。)

《詩》曰: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女功之所起。沃若,猶沃然。)於嗟鳩兮,無食桑椹。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又曰:交交黃鳥,止于桑。
又曰:星言夙駕,稅于桑田。(教民稼穡,務安急也。)
又曰:爬甏懿筐,爰求柔桑。(柔桑,稚桑也。)
又曰:蠶月條桑。(條桑,枝落彩其葉也。)
又曰:猗彼女桑。(女桑,少枝,長條不枝落者,薦獰彩之。)
又曰:肅肅鴇行,集于苞桑。
又曰: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
又曰:隰桑有阿,其葉有儺。(阿然美貌也。儺然盛貌也。有以利人也。《箋》雲:隰中之桑,枝條阿阿然長美,其葉又茂盛可庇蔭人。興者,喻時賢人,君子不用而野甫,有複養之德。)既見君子,其樂如何!

《禮記》曰:季春之月,命野虞無伐桑柘。
又曰: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
《左傳》曰:晉重耳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欲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於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薑氏。薑氏殺之。
又《宣》上曰:趙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田,獵也。翳桑,桑之多蔭翳者。)見靈輒餓,問其病。應之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匠顫焉,(去家近也。)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置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靈輒為公甲士。)倒戟以禦公徒而免。問其故,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

《春秋玄命苞》曰:姜裨游宮,其地扶桑,履大人跡,生稷。

《春秋孔演圖》曰:孔子母徵在遊大塚之陂,睡,夢黑帝使請己往,夢交,語女乳必於空桑擲晷。覺,則若感,生丘於空桑擲晷。(乳生。)

《爾雅》曰:女桑,夷桑。(郭璞症曰:俗呼小桑長條者為女桑樹。夷音提,又音夷。)(烏點切。)桑,山桑。(《詩》曰:其其柘。材中弓也。)、桑柳蠊恚條。(阿那垂條也。)

《史記》曰:齊、魯千畝桑,其人與千戶侯等。
又曰:吳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鍾離。初,楚邊邑卑梁氏之處女與吳邊邑之女爭桑,二女家怒相滅。兩邊邑長聞之,怒而相攻,滅吳植顛邑。吳王怒,故遂伐楚。

《漢書》曰:息夫躬免官歸國,未有第宅,寄居丘亭。奸人以為侯家富,常夜守之。賈惠往過躬,教以祝盜方:以桑東南指枝為匕,畫北斗七星其上,躬夜自被洌立中庭,向北斗持匕招指祝盜。人有上書言躬懷怨恨,系洛陽詔獄,死。

《東觀漢記》曰:君仲,汝南人。王莽亂,人相食。君仲取桑椹,赤黑異器。賊問所以,君仲雲:黑與毋,赤自食。賊義之,遺米二鬥,受而不食。

謝承《後漢書》曰:陳留申屠蟠,恥郡無處士,遂閉門養志,處蓬室,依大桑樹,以為棟樑。
又曰:河內高弘為琅琊相,妻子不曆官舍,桑杯盛漿。
又曰:汝南尹昆為汝陰功曹令,新到官,問曰:園中有桑,以飯蠶何如?昆曰:非初政所務。令嘉其言。
又曰:張湛為漁陽太守,勸民耕種。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君為政,樂不可支。
又曰:陳曄為巫令,有惠政,桑生二萬餘株,民以為給。

《魏略》曰:楊沛為新鄭長,課民益蓄桑椹、胡豆,積浸得千餘斛。太祖遷天子軍,無糧,沛乃進乾椹。後為鄴令,賜其生口十人,絹百匹,以報乾椹也。

《蜀志》曰:先主舍東南角籬旁有桑樹,生高丈餘,遙望童童如于小車蓋。塗卻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同宗中諸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車蓋!

《晉書》曰:賈後將廢湣懷太子,時有桑生於西廂,長數日而枯。十二月,後廢太子。
又曰:劉ら之尚書,質素好道。車騎將軍桓沖聞名,辟為長史,固辭。沖常到其家,ら之于樹條桑,使者致命,ら之曰:使君既枉駕光臨,宜先詣君。沖愧,詣其父。
又《載記》曰:北燕馮跋下書曰:匠伯宇無虞,百姓甯業;而田畝荒穢,有司不舒時督察,欲令家給人足,不亦難乎?桑柘之益,有生植稻。此土少桑,人未見其利,可令百姓人植剩一百二十根。

崔鴻《前涼錄》曰:張天錫為符堅破後歸晉,孝武帝問之曰:北方何物為美?

錫對曰:桑椹甘香,鴟胃鏘歟淳酪養性,人無疾心。

崔鴻《十六國春秋□後燕錄》曰:初,晃之遷於龍城也,植松為社主。及秦滅燕,大風吹拔之。後數年,社處忽有桑二根生焉。先是,遼川無桑,及M於晉,晉求種江南。平川之桑,悉由吳來。

《齊書》曰:太祖宅在武進,宅南有桑樹,擢本三丈,橫出四枝,狀如車蓋。上年數歲遊其下,從兄敬宗謂曰:杆樹為汝生也。
又曰:沉嫖建德令,教人一丁種十五株桑,四株柿、栗,女丁半之。人咸歡悅,頃之成林。
又曰:韓系伯,襄陽人也,事父母孝謹。襄陽土俗,鄰居種桑樹於界上為志。系伯以桑枝陰妨他邊界,上開數尺。鄰畔隨侵之,系伯輒更假種。久之,鄰人慚愧,還所侵地,躬往謝之。
又曰:扶桑國在大漢國東二萬餘裏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扶桑似桐,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綿,以扶桑皮為紙。

《三國典略》曰:賊宋子仙召吳令沉景令掌書記,景固辭以疾。子仙怒,命斬之,景解衣就戮。礙於路間桑樹,乃更牽往他處。或救之,獲免。
又曰:齊長廣郡廳梁木忽作人像,太守惡而刷去之,明日複出。鄉人伐枯桑樹,於中得死龍,長尺餘。識者以為,長廣,齊太上王本封也,齊氏木得龍為吉像,木枯龍死,非吉徵焉。

《隋書》曰:齊河清中定令,丁給永業二十畝,為桑田,其中種桑五十根,榆三根,棗五根。土不宜桑者,給麻田,如桑田法。
《唐書》曰:李龍譽居家,以儉約自處。每謂子孫曰:吾性不好貨財,遂至貧乏。然吾解ī城有賜田十頃,耕之可以充食;桑若干根,彩之可以充衣。

《家語》曰:殷太戊之時,道缺法圯,以致天殃孽,桑仙朝,七日大ㄆ。占者曰:桑穀野木而生於朝,意者朝亡乎?太茂恐駭,側身修德。

《范子計然》曰:桑葉出三輔。

《列子》曰:晉文公會欲伐衛,公子□仰而笑。公問:何笑?曰:臣之鄰人有送妻盟郊藝擼道見桑婦,悅而與言,然顧視其妻,亦有招之者。臣竊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師還,未至而有伐蒲氨鄙者。

《孟子》曰:孟子謂梁惠王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孫子卿》曰:孔子貿,於陳、蔡之間,七日不食,曰:居不隱者思不生,身不佚者志不廣。汝庸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韓子》曰:子產開畝樹桑,鄭人謗訾。

《鄒子》曰:季夏取桑柘之火。

《呂氏春秋》曰:伊尹之母居伊水上,孕,夢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東走,無顧!明日,視臼中出水,告其鄰,東走,顧其邑盡為水,身因化為桑。有莘氏彩桑,得嬰兒於桑擲晷,獻之於君。君命乳之,命之曰伊尹。
又曰:季春之月也,命野虞毋伐桑柘。(野虞,主林官也。桑與柘,皆可養蠶,故命其官,使民不得斫伐。)鳴鳩拂其羽,戴勝降于桑。

《淮南子》曰:原蠶一贖再登,非不利也。(登,成也。)然王法禁之者,為其殘桑也。(殘,害也。)
又曰:扶桑在僦藎日所拂。(此東方十日所出,扶桑在俟戎校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也。)

《山海經》曰:宣山上有桑,大五十尺,圍五丈,其枝四衢,(枝交誓出。)葉大尺餘,赤理青葉,名曰帝爬戤桑。(郭璞症曰:婦人主桑,故以名也。)
又曰:東北海外圓丘南有三桑,無枝,皆高百仞。
又曰:俟壬嫌蟹瞿荊(郭璞症曰:扶桑。)十日所浴。

《穆天子傳》曰:甲寅,天子作居范宮,(范,離宮別名。)以觀桑者,(《詩》曰:桑者閑閑兮。)乃飲於桑中。(桑林擲晷。)天子命桑虞(主桑者也。)出桑者,用禁暴民。(不得令妾割犯桑也。)

《神異經》曰:東方有樹焉,高八十尺,敷張自輔,葉長一丈,廣六七尺,曰扶桑。有椹焉,長三尺五寸。
任稹妒鮃旒恰吩唬夯賦邐江州刺史,遣人周行廬山,冀睹靈異。陟崇塚有一湖,匝生桑樹。湖有敗め、赤鱗魚。使者渴極,欲往飲水。赤鱗張鬣向之,使者不敢飲。

《列女傳》曰:魯秋鬍子納妻五日,而官於陳。後歸,未至家,見路旁有美婦人,方彩桑。秋胡悅之,下車願托桑陰下,婦人彩桑不輟。秋胡曰:力田不如逢年,刀桑不如見郎。今吾有金,願與夫人。婦人不受。胡乃歸,母呼其婦,乃向彩桑者也。數胡之罪,而自投於河。
又曰:齊瘤女者,齊東郭彩桑之女,項有大瘤。閔王游至東郭,百姓盡觀,獨瘤女彩桑如故。王怪,召問之,對曰:受父母教彩桑,不受教觀大王。王曰:杆奇女!悅,聘迎之。
又曰:東辨女者,陳國彩桑之女也。晉大夫解居甫使於宋,(解居甫,宋大夫。)道過陳,遇彩桑之女,止而戲之,曰:女為我歌,吾將舍女。(舍,置。不留女也。)彩桑女乃歌曰: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國人知之。

《益部耆舊傳》曰:何祗夢桑生井中,解者曰:桑字四十八,君壽恐不可過此。祗四十八而卒。

《荊州先賢傳》曰:龐士玄師事司馬德操,不矜小名,眾莫擲戟。德操蠶月躬彩桑後園,士玄助之,因與談繼世廢興,其言若神,遂移日忘餐。德操於是異之。

《甄異傳》曰:沛國張伯遠,年十歲時,病亡。見泰山下有十餘小兒,共推一大車,車高數丈,伯遠亦推之。時天風暴起揚塵,伯遠因桑枝而住,聞呼聲,便歸,遂蘇,渲薪雜猩吵盡:竽甏籩撂劍識桑如死時所見。

《世贄記》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宮,東王公所冶。有椹樹,長數千丈,二千圍,兩兩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其椹,椹體作金色。其樹雖大,椹如中夏桑椹也,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耳,味甘香。

《玄中記》曰: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蜒而下,屈通三泉。
《括地圖》曰:化民食桑,二十七年化而自裹,九年生翼,十年而死。
《石虎鄴中記》曰:桑梓苑中,盡種桑。三月三日及蠶時,虎皇后將宮人數千,出彩桑,遊戲其下。

《鶚ぶ書》曰:種桑:五月取椹,著死晷濯灑,取子陰乾之。好治肥田十畝;荒久不耕者,先好耕治之。黍、椹子各三升,合和種之。黍、桑當頃俱生,鋤之,桑令稀疏調適。黍熟獲之,桑生正與黍高下平,因以利鐮曆地刈之,曝令燥。後有風調,放火燒之,常逆起火。桑至春生,一畝食三簿蠶。

《神仙傳》曰:麻姑謂王方平雲:吾見東海三為桑田。

《本草經》曰:桑根旁行出土上者,名伏蛇,治心痛。

《神農本草》曰:桑根白皮,是今桑樹根上白皮。常以四月彩。或彩無時,出見地上,名馬領,勿取,毒殺人。

《典術》曰:桑木者,箕星之精。

《楚辭》曰:衣攝繅源胭猓(攝紜⒋⒂耄不舒展之貌。)左祛糸圭於扶桑,(祛,袖也。得已衣服長大,攝紓儲與,不得舒展。得能弘廣,不得施用。東行則左袖糸圭於扶桑,無所不伏。)右衽拂於不周兮,六合不足以肆行。
又曰:路室爬戤方桑,(路室,客室。)孔子過之以自待。(言孔子出,過於客舍,其女方彩桑,一心不視,若貞信,故以自待。)

《古詩》曰:枯桑知天風,海死戟天寒。

繁欽《桑賦》曰:上似華蓋,紫極比形;下像鳳闕,萬桷一楹。

陸機《桑賦》曰:初,世祖武皇帝為中壘將軍,植剩一株。世更三代,年漸三紀,綠葉興而盈尺,崇萄宣而增尋。

曹植《豔歌》曰:出自薊北門,遙望胡池桑。枝枝自相值,葉葉自相當。

太平御覽木部一宋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六 木部五



《毛詩》曰:《東門之肌罰疾亂也。幽公荒淫,男女棄其舊業,亟會於道路,歌舞於市井爾。東門之跡(跡白榆也。)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又《山有樞》曰:山有樞,隰有榆。

《毛詩義疏》曰:駁馬,梓榆也。駁犖,(呂角切。)遙視似駁馬。

《周禮□秋官》曰:ピ氏四時變國火,春取榆、柳之火。

《禮記□內則》曰:芾、、肌[B161]、氵修、氵隋以滑之。(榆白曰肌

《春秋玄命苞》曰:三月榆莢落。

《春秋運鬥樞》曰:玉衡星散為榆。

《爾雅》曰:{艸樞}。(音毆、迭。郭璞曰:《詩》雲:山有樞,今之刺榆。)無枯,其實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蕪荑也。)

《說文》曰:榆,白家病9#山加埽有刺莢,可以為蕪荑。

《史記》曰:凡望□氣,平望在榆上下,千餘二千里也。

《漢書》曰:高祖禱豐加萇紜#ㄕ抨淘唬湖加萇紓在豐東北三十裏。或曰:加埽鄉名也,高祖裏社也。)
又《天文志》曰:成帝河平玄年,旱傷麥,民食榆皮。
又《循吏傳》曰:龔遂為渤海太守,勸民務農桑,令口種榆一樹。

《魏志》曰:鄭澤為魏郡太守,百姓乏材木,乃課種榆為籬。

《後魏書》曰:太祖道武皇帝諱鄭七月七日生三合陂北。明年有榆生於埋胎處,遂成林。
又曰:桓帝曾中蠱,嘔吐之地,乃生榆木。

《趙書》曰:從幽州大道滹沱造浮橋,植行榆五十裏,置行宮。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榆條長。

《莊子》曰:鵲上高城之鑫#而巢於高榆之顛,城壞巢折,陵風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時則義行,失時則鵲起。

《淮南萬畢術》曰:八月榆需,(音而。)令人不饑。(注曰:以美酒漬榆需,曝乾,以漬粱米、紫莧實,蒸令相合。欲不食者,三指撮酒以服之,即不饑耳。)

《韓詩外傳》曰:楚莊王將伐晉,曰:敢諫者死!孫叔敖進諫曰:臣園中有榆,榆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頸欲食之;螳螂方欲食蟬,不知黃雀在後,舉頭而欲啄之;黃雀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在榆下欲彈之;童子方彈黃雀,不知在前有深坑,後有掘株也。楚乃息伐。

桓譚《新論》曰:劉子駿信方士虛言,為神仙可學。余見其庭下大榆樹,久而剝折,指謂曰:彼樹無情,然猶朽蠹,人雖欲愛養,何能使之不聖?

《博物志》曰:食加埽則眠不欲覺。

《晉宮闕名》曰:華林園,榆十九株。

《雜五行書》曰:舍北種榆九株,蠶大得。

《廣志》曰:有姑榆,有榔榆。榔榆無莢,材又任車用,至善。青蠡者出渤海東,先以供官。

《石虎鄴中記》曰:襄國鄴路,千里擲晷,夾道種榆。盛暑之月,人行其下。

《鄒子》曰:春取榆柳之火。

《鸌蛹迫弧吩唬何噦璩齙兀赤心者善。

《汜勝之書》曰:種禾無期,因地為時。三月榆莢雨時,高地強土可種禾。
崔實《四民月令》曰:二月榆莢成者,收乾以為醬。隨節早晚,勿失其時。

《夢書》曰:榆為人君,德至仁也。夢彩榆葉,受賜恩也;夢居樹上,得貴官也;夢其葉滋茂,福祿存也。

《古樂府詩》曰: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

應璩《與龐惠恭書》曰:見所上利民之術,殖濟南之榆,栽漢中之漆。

嵇康《養生論》曰:豆令人重,榆令人暝,愚智所知也。


《易緯》曰:桐枝濡毳,而又空中,難成易傷,須成氣而後華。

《尚書□禹貢》曰:嶧陽孤桐。(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為琴瑟。)

《毛詩□卷阿》曰:梧桐生矣,於彼高崗。(梧桐,柔木也。)
又《定之方中》曰: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詩義疏》曰:梓實桐皮曰椅,今民雲梧桐也。有青桐、白桐、赤桐。白桐宜琴瑟,今□南魅思ㄒ暈布。

《禮記□月令》曰:清明之日,桐始華。(《周書》曰:不始華,歲有大寒。)

《禮鬥威儀》曰:君乘禍獰王,其政平,梧桐為常生。

《爾雅》曰:櫬,梧也。(今梧桐。)榮,桐也。(即梧桐。)

《後漢書》曰:蔡邕行泰山,見爨桐,聞爆聲,曰:杆良木也!取而為琴。

《齊書》曰:豫章王於邸起山,列種桐竹,號為桐山。武帝幸之,置酒為樂。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宜桐。

《莊子》曰: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梧而瞑。(神不休於性分之內則外矣,精不正於自足之極則勞矣。故行則倚樹而吟,坐則據梧而瞑。言有情者之自困。)
又曰:諧發南海,而飛到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實不食。
又曰:空門來風,桐乳致巢。(司馬彪注曰:門戶空,風喜投之;桐子似乳,著葉而生,烏喜巢之。)

《孟子》曰:今有場師,舍其梧賈,養其貳棘,則為賤場師矣。(棄大取小。)

《呂氏春秋》曰: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桐葉以為圭,曰:以此封汝。虞喜,以告周公。周公請封虞,成王曰:余與虞戲也。周公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於是遂封叔虞於晉。

《淮南子》曰:智有所不足,故桐不可以為弩。
又曰:夫以巨斧擊桐薪,不待利時良日而後破之;加巨斧桐薪之上,而無人力之奉,雖順招搖挾刑德,(招搖,鬥杓也。刑,十二辰;德,十日也。)而弗能破者,以其無勢也。

《淮南萬畢術》曰:桐木成□。(取十石瓦罌,滿中水,置桐罌中,蓋之,三四日,氣如□作。)
董仲舒《請雨書》曰:秋以桐魚九枚。

《風俗通》曰:梧桐生於嶧山陽岩石之上,彩東南孫枝為琴,聲甚清雅。

《遁甲經》曰:梧桐不生,則九州異君。(梧桐以知日月正閏,生十二葉,一邊有六葉。從下數,一葉為一月,至上十二葉。有閏,十三葉小餘者,視之,則知閏何月也。不生,則九州各異君,天下不同也。)

《王逸子》曰:木有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氣淳矣,異於群類者也。

《秦記》曰:初,長安謠雲:鳳皇鳳皇,止阿房。符堅遂於阿房城植桐數萬株,以待之。其是,慕容沖入阿房城而止焉。沖,小字鳳皇。

《廣志》曰:梧桐有白者。剽國有白桐木,其葉有白毳。取其毳,淹漬緝,織以為布。

《遊名山志》曰:吹台有高桐,皆百圍。嶧陽孤桐,方此為劣。

《鄒山記》曰:鄒山,古之嶧山,魯穆夠閱為鄒。今鄒山嶧陽猶多桐樹。

《齊地記》曰:城北十五裏,有梧台,即梧宮也。

《論衡》曰:李子長為政,欲知囚情,以梧桐為之像囚形,乃鑿地為坎,臥木囚其中,曰:罪若正,木囚不動;若有冤,木囚動。出人之精誠著木人也。

《華陽國志》曰:益州有梧桐木,其華彩如絲,人績以為布,名曰:華布。
沉懷遠《南越志》曰:青桐華頗似木綿,而輝重過之。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青、白、桐三株。
伏侯《古今注》曰:昭帝玄鳳三年,馮翊人獻桐枝,長六尺九,枝枝一葉。

《異苑》曰:晉武帝世,吳郡臨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以問張華,華雲: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矣。於是如言,音聞數十裏。
又曰:句章吳平門前,忽生一株青桐樹,上有謠歌之聲。平惡而斫殺。平隨軍北征,首尾三載,死桐倏自還立於故根之上。又聞樹顛空中歌曰:死樹今更青,吳平尋當歸。夢派貝聳鰨已複有光輝。平尋歸,如鬼謠。

祖台之《志怪》曰:蹇保至檀丘塢上北樓宿,暮鼓二中,有人著黃練單衣、白蠔希將入人炬火上樓。保懼,藏壁中。須臾,有二婢上,使婢迎一女子上,與白袷人入帳中宿。未明,白袷人輒先去。如是四五宿。後向晨,白偃瞬湃ィ保因入帳中,持女子問:向去者誰?答曰:桐侯郎,道東廟樹是也。至暮鼓二中,桐郎來,保乃斫取之,縛著樓柱。明日視之,形如人,長三尺餘。檻送詣丞相,渡江未半,風浪起。桐郎得投入水,風波乃息。

《齊民要術》曰:梧桐,山石間生者,為樂器則鳴。

《瑞應圖》曰:王者任用賢良,則梧桐生於東廂。

桓譚《新論》曰:神農、黃帝,削桐為琴。
任稹妒鮃旒恰吩唬何嗤埃在吳夫差舊國也。一名琴川。梧園宮,在句容縣。傳雲吳王別館,有楸梧成林焉,其梧子可食。《古樂府》雲:梧宮秋,吳王愁是也。

崔琦《七蠲》曰:爰有梧桐,生於玄溪。傅根朽壤,托險生危。

枚乘《七發》曰: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中鬱結而輪菌,根扶疏以分離。

魏明帝《猛虎行》曰:雙桐生空井,枝葉自相如。通泉溉其根,玄雨潤其柯。綠葉何{艸務},青修視曲阿。

張協《七命》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含黃鐘以吐唬據蒼岑而孤生。

《古詩》曰:井梧棲靈風。

楊柳上

《易大過》九二曰:枯楊生ㄗ,老夫得其女妻。
焦贛《易林□豫之晉》曰:鵲巢柳樹,鳩奪其處。任力劣薄,天命不祜。

《毛詩□彩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楊柳,蒲柳也。)
又曰:《東門之楊》刺時也。婚姻失時,男女多違,親迎女猶有不至者也。東門之楊,其葉。(然,盛貌。)
又《南山有台》曰: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
又《小弁》曰:芤彼柳斯,鳴蜩ィィ。(柳木茂盛則多蟬。)
又曰:《菀柳》,刺幽王也。暴虐無親,而刑罰不中。有菀者柳,不尚息焉?(有菀然柳葉茂盛之柳,行路之人豈有不庶幾欲就擲旯息?)
又《東方未明》曰:折列蕻圃。(柳,弱脆之木;樊,藩也。折以藩圃,無益也。)

《毛詩疏義》曰:楊之水,不流束蒲。蒲柳之木二種,一種皮正青,一種皮紅白,可為箭竿。《左傳》曰:董澤之蒲。令人以為春莧,可為矢。
又曰:樹杞,杞柳也。生水旁,樹如柳,葉粗而白,木理微赤。今人以為車轂。今其水旁,魯國泰山、汶瞬顛路,純杞柳也。

《大戴禮》曰:正月柳梯。(梯者,發葉也。)

《爾雅》曰:檉,河柳。(郭璞注曰:河旁赤莖水楊也。)旄,澤柳(生澤中者。)楊,蒲柳。(《詩》雲:楊柳依依。《傳》曰:董澤之蒲也。)

《漢書》曰:上林苑中,大柳樹斷臥地,一朝起,生枝葉。有蟲食其葉,為字曰:公孫病已立。眭孟以為:木,下民之像,當有廢故之家孫氏從民間受命為天子者。及昭帝崩,無嗣,大臣迎立昌邑王。王即位,淫亂失道,霍光廢之,更立昭帝兄衛太子之孫為宣帝。帝本名病已。

《晉書》曰:王恭,字孝伯,美姿容,人多悅之。或目之曰:濯濯如春月柳。
又曰:嵇康性絕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
又曰:太康末,京洛為《折楊柳》之歌,其曲始有兵革苦辛之歎,終以禽獲斬截之事。是時三楊貴盛,而被族火,太后廢黜,幽死宮中,《折楊柳》之應也。
又《桓溫傳》曰: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為琅邪時所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

《南史□隱逸傳》曰:陶潛,字淵明,有高趣。宅邊有五柳樹,故嘗著《五先生傳》。

《晉書興書》曰:陶侃明識過人。武昌道上,通種楊柳,人有竊擲瓴於家。侃見識之,問:何盜官所種?于時以為神。
沉約《宋書》曰:蕭惠開為少府,不得志。其內齋前香,草,惠開悉剷除,列種白楊。人謂之曰:白楊丘墓間所植,奈何於庭院種之?答曰:人生不得志,與死人何異!其年,惠開暴卒。

《齊書》曰:王敬則初為散騎使魏,於北館種楊柳。後員外郎虞長曜北使還,敬則問:我昔種楊柳樹,今大小?長曜曰:虜中以為甘棠。

太平御覽木部一宋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七 木部六


楊柳下

《齊書》曰:阮孝緒。建武末,青溪宮東門無故自崩,大風拔東宮門外楊樹。以問孝緒,曰:青溪,皇家舊宅;齊為木,東為木位。今東門自壞,木其衰矣。
又曰:劉俊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武帝植於太昌靈和殿前,常玩嗟曰:杆楊列掮流可愛,似張緒。當時見賞如此。
又曰:何點性好事,聞陸惠曉與張融並宅,其間有池,池上有二柳樹,點歎曰:杆池便是醴泉,此樹便是交讓。

《隋書》曰:柳機,字當時。初,機在周,與族人文成公昂俱曆顯要,及杆,機、昂並為外職。楊素時為納言,方用事,因上賜宴,素戲幾曰:二柳俱摧,孤楊獨聳。坐者歡笑,機竟無言。
又曰:周初有童謠曰:白楊樹頭金雞鳴,只有阿舅無外甥。靜帝,隋氏之甥,既遜位而崩,諸舅強盛。
又曰:渤海夠贓Γ少明敏,有器局,多涉書史,尤善詞令。初,孩孺時,家有柳樹,高百尺許,亭亭如蓋。裏中父老曰:杆家當出貴人。

《唐書》曰:司稼卿梁孝仁,高宗時監造蓬萊宮,於諸庭院列種白楊。將軍契Γ鐵勒之渠率也,於宮內縱觀,孝仁指白楊雲:杆木易長,三數年間,宮中可得蔭映。何力一無所應,但誦古詩: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意謂此是塚墓間木,非宮中所宜種。孝仁遽令拔去,更樹梧桐。
又曰:乾玄中,虢州刺史王奇光奏:閿鄉縣界女媧墳,天寶十三載,大雨晦暝,失所在,至今河上側近忽聞雷風聲,曉見墳湧出,上有雙柳柳樹,下有巨石,柳各高丈餘。畫圖進上,以示百官。
又曰:呂渭為禮部侍郎,中書省有柳樹,建中末枯死。興玄玄年,車駕還京,其樹再榮。人謂之瑞柳,以為賦題。上聞而惡之,渭因入閣遺失,請托文記,遂出為潭州刺史。
又曰:吐蕃土風寒苦,物產貧薄。所部邏婆川,惟有楊柳,人以為資,更無草木。
又曰:范希朝鎮振武,單于城中舊少樹,希朝於他處市柳子,免人種之。至今成林,居人賴之。

《春秋後語》曰:魏哀王以田需為相,(需音須。)甚貴信之。惠子謂田需曰:子必善事左右!今夫樹楊,橫之則生,折而樹之又生,(《戰國策》曰:夫楊,橫樹之亦生,倒樹之亦生。說不同,故存之也。)然使十人樹楊,一人拔之,則無生楊矣。夫以十人擲賁,樹易生之物,不勝一人拔者,何也?樹之難,去之易。今子雖自樹於王,而欲去子者眾,則必危矣!

《戰國策》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楊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管子》曰:五沃之土宜柳。

《莊子》曰:支離叔觀於冥泊之丘,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

《孟子》曰:告子曰:性猶杞柳,義猶杯卷。(丘員切。)
許慎《淮南子》注曰:展禽之家有柳樹,身行惠德,因號柳下惠。一曰邑名。

《抱樸子》曰:夫木槿、楊柳,斷植之更生,倒之亦生,橫之亦生。生之易者,莫若斯木。

《山海經》曰:I街西,有穀焉,名均喙齲其木多柳。鳳怖戤山、熊山、直陵之山,木多柳。平丘山,爰有楊柳。沃民之國,有白柳。

崔豹《古今注》曰:白楊葉圓,青楊葉長,柳葉亦長細。多(時題切。)楊圓葉弱帶,微風則大搖,一名高飛,一名獨搖。蒲柳生瞬顛,葉似青楊,亦曰蒲楊,亦曰多柳,亦曰蒲多焉。水楊即蒲楊也,枝勁韌,(音刃。)任矢用。又有赤楊,霜降則葉赤,材理亦赤也。

《說文》曰:楊,蒲柳也,從木,荷。檉,河柳也,從木,聖聲。柳,小楊也,從木,卯聲。

《續搜神記》曰:上虞魏全家在縣北。忽有一人,著孝服,皂笠,手巾掩口,來詣全家,語雲:君有錢一千萬,銅器亦如之,大柳樹,錢在其下,取錢當得耳,於君家大不吉;僕尋為君取,於此便去。衷爾出三十年,遂不復來,全亦不取錢。

盛弘之《荊州記》曰:緣城堤邊,悉植細柳,絲條散風,清陰交陌。

《三齊略記》曰:鬲城東南有蒲台,高八丈,始皇所頓處,在台下縈馬。至今蒲生猶榮,似水楊,而堪為箭。

孔氏《志怪》曰:會稽盛逸,常晨興,路未有行人,見門內柳樹上有一人,長二尺餘,朱衣冠冕,俯以舌舐樹葉上露。良久,忽見逸,神意如有驚遽,即隱不見。

《世說》曰:顧悅之與晉簡文帝同年,悅之湓綈住5畚剩骸扒浜我韻壤希俊倍栽唬骸捌蚜之姿,望秋而落;噬柏擲曄,隆對蒔茂。

《廣五行記》曰:周宣帝大定二年,永州得白石,剖而為兩段,中有楊樹之形,黃根紫葉。

《廣志》曰:白楊,一名高飛木,葉大於柳。
崔實《四民月令》曰:三月三日,以及上除,彩柳絮。柳絮愈瘡。

《本草經》曰:柳華,一名柳絮。

《夢書》曰:楊為使者。

魏文帝《柳賦》曰:昔上與袁紹戰於官渡,是時餘始植斯柳。在餘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味葭而高尺,今連拱而九成。

曹植《柳頌》曰:餘以閒暇,駕言出遊。過友人楊德祖之家,視其屋宇寥廓,庭中有一柳樹,戲刊其枝葉,故著斯文。



《爾雅》曰:,(音侵。)木桂。(今南人呼桂皮厚者為木桂。桂樹葉似枇晁而大,白花,花而不著子,叢生岩嶺,枝葉冬夏長青,間無雜木。)

《禮鬥威儀》曰:君乘僅獰王,其政訟平,芳桂常生。

《春秋運鬥樞》曰:椒桂,生合剛陽。(椒桂,陽星之精所生也。合猶連體而生也。)

《春秋潛潭巴》曰:宮桂鳴下土,諸侯號有聲。(桂,好木,植於宮中,猶天子封有聲譽者為諸侯。今乃鳴,是乃成其聲名於下土之祥。)

《山海經》曰:招搖之山,臨乎四海,其上多桂。(桂長丈餘,味辛。)皋途之山,上多桂木。桂林八樹,在賁隅東。(八樹成林,言其大也。)

《春秋後語》曰:蘇秦在楚三年,乃得見。談卒辭行,威王曰:寡人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願聞其說。蘇秦對曰:襯搡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於鬼,王難得見於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何事不去?威王曰:先生就舍,寡人聞命矣。

《漢書□陸賈傳》曰:尉佗獻桂、蠹二器。(桂,樹;蠹,蟲也。)

《晉書》曰:郗詵遷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唐書》曰:垂拱四年三月,有月桂子降於台州,經十餘日乃止。
又曰:南中有泉,流出山洞,常帶桂葉,好事者因謂為流桂泉。後人乃立棟宇,為漢高之神。

《莊子》曰:桂可食,故斧伐之。

《抱樸子》曰:桂可以蔥涕合蒸作水,可以竹瀝合餌之,亦可以先知、龜腦或君腦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長生不世。

《淮南子》曰:月中有桂樹。
郭子橫《洞冥記》曰:武帝使董謁乘琅霞之輦以升壇,至三更,西王母駕玄鑾之輿,至壇之四面,列種軟條青桂。風至,枝自拂階上游塵。

《尋陽記》曰:廬山上有三石樑,長數十丈,廣不盈尺,杳然無底。吳猛將弟子登山,過此梁,見一翁坐桂樹下,以玉杯盛甘露漿與猛。

《廣志》曰:桂出合浦,而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類自為林,間無雜樹。交址置桂園。

《列仙傳》曰:范蠡好食桂,賣藥,世人往往見之。

《神仙傳》曰:離公婁服竹汁、餌桂,得仙。許由、巢父,箕山得石丹沙、石桂英,服之。

《闞文》曰:魯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黃金為鉤。

《拾遺記》曰:岱輿,一名浮折。北有玉梁千丈,駕玄流之上。岸旁有丹桂,黑、紫、白,可為舟。

《世說》曰:客問陳季方曰:君家有何貢月,而荷天下重名?曰: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川泉所潤。當斯之時,樹焉知太山之高,川泉之深?不知有貢月歟?

《金樓子》曰:夫翠飾遇獰體分,像美牙而身喪。蚌懷珠而致剖,蘭含香而遭焚。膏以明而遂煎,桂以蠹而成疾。

《羅浮山記》曰:羅山頂有桂,《山海經》所謂賁隅之桂。(賁隅,番禺也。)

《臨海記》曰:白石之山,望之如雪。山有湖,傳雲僅獰溜所集,八桂之所植。

《說文》曰:桂,江南之木,百藥之長。

《地理記》曰:桂陽郡有桂嶺,放花遍白,林嶺盡香。
又曰:天臺山有八桂嶺襟。

漢武帝《悼夫人賦》曰:氣沉潛以淒戾兮,桂枝落而銷亡。

《楚詞注》曰:漢淮南王安,好道,感八公,共登山攀桂樹。安作詩曰:攀桂樹兮聊淹留。

唐景《龍文館記》曰:薰風殿,其材木皆用青桂、白檀,香菩拚氳,盈於四遠。



《爾雅》曰:皮,(音彼。)。(,或作杉。似松,生江南。可以為舡及棺材,作柱,理之不腐也。)

《晉咸康起居注》曰:侍御史秦武奏:平陵前道東,杉樹一株萎死,以柏栽補之,請收陵令推劾。

《西京雜記》曰:太液池中有小池,明迓樹池。池中有一洲,洲上有多樹一株,十餘圍,望之如車蓋,故取名之。

鄧德明《南康記》曰:諫接瀉禾輝党羅墓,遙望兩杉樹聳柯出嶺,垂陰複穀。

劉欣期《交州記》曰:合浦東二百里,有一杉樹,葉落,隨風飄入洛陽城內。漢時,善相者雲:杆休徵,當出王者。故遣千人伐樹,役夫多死。三百人坐斷株上食,米閬噯蕁

《名山志》曰:華子崗上,杉千仞,被在崖側。



《爾雅》曰:楓,聶聶。(之葉反。天風則鳴,故曰聶聶。樹似白楊,葉圓而歧。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

《後周書》曰:武帝天和玄年,秋七月辛醜,梁州上言:鳳皇集於楓樹,群鳥列侍以萬數。

《山海經》曰:黃帝殺蚩尤,棄其械,化為楓樹。

《金樓子》曰:楓脂,千歲為虎魄。

《名山記》曰:天姥山上,長楓千餘丈,蕭蕭臨澗水。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楓香三株。

《南方草木狀》曰:楓香樹,子大如鳥卵,二月花,色白,乃獵菖子,八九月熟。曝乾,可燒。惟九真郡有之。

《異苑》曰:烏陽陳氏,有女未醮,著屐,徑上大楓樹顛,更無危閡,顧曰:我應為神,今便長去,惟左蒼右黃,當暫歸耳。家人悉出見之,舉手辭訣,於是飄聳輕越,極睇乃沒。既不了蒼、黃之意,每春輒以蒼狗、秋以黃犬,設祠於樹下。
任稹妒鮃旒恰吩唬耗現杏蟹闋庸恚楓木之老者,為人形。亦呼為靈楓。

《嶺表錄異記》曰:楓人嶺,多楓樹,樹老則有瘤癭。忽一夜遇暴雷驟雨,其樹贅則暗長三數尺。南中謂之楓人。越巫雲:取之雕刻神鬼,易致靈驗。

《離騷□招魂》曰:湛湛江水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

豫章

《左傳□昭公》曰:白公作亂,殺鐘西、子期。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不終!抉豫章以殺人,而後死。

《陳書》曰:侯景之平也,太家畋環佟3惺ブ校議欲營之,猶闕一柱。七月,有樟木大十八圍,長四丈五尺,流泊陶家後渚。監軍鄒子慶以聞,詔書令沉眾兼起部尚書構太家睢

《莊子》曰:騰猿得豫章,攬蔓而生長於其間,便也。

《淮南子》曰:藜藿之生蠕蠕然,日加數寸,不可以為櫨棟。(加猶益也。櫨,屋也。)便、楠、豫章之生也,七年而後知,故可以為棺、舟。

《高士傳》曰:堯聘許由為九州長,由惡聞,洗耳於河。巢父見,謂之曰:豫章之木,生於高山,工雖巧而不能得。子避世,何不藏身?
《地理志》曰:豫章郡城南,有樟樹,長數十丈,立郡因以為名。至晉永嘉年間,尚茂。

《廣志》曰:豫章生七年,外始辨。(凡木似豫章,故待七年當分別。)

《神異經》曰:東方有豫章樹,高千丈。有士操斧,行斫行合。

《新語》曰:賢者之處世,猶金石生於沙中,豫章產於幽谷。

《水經》曰:豫章城之南西門,曰噬楊門。門內有樟樹,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圍,枝葉扶疏,垂蔭數畝。

應劭《漢官儀》曰:豫章郡樹生庭中,故以名郡矣。此樹常中枯,逮晉永嘉中,一旦更茂,豐蔚如初。咸以為中宗之徵祥也。

《豫章記》曰:新途縣封溪,有聶友所用樟木戕柯者,遂生為樹。今猶存其木,合抱。始倒植之,今枝條皆垂下。
任稹妒鮃旒恰吩唬涸フ輪為木也,生七年而後可知。漢窩唉鼎二年,立豫樟宮於昆明池中,作豫樟木殿。

太平御覽木部一宋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八 木部七



《尋陽記》曰:黃金山有楠樹,一年東邊榮,西邊枯;後年西邊榮,東邊枯。年年如此。張華雲:交讓樹者,此是也。



《爾雅》曰:檜,柏葉松身。

《尚書□禹貢》曰:屯、А欏柏。(柏葉松身曰栝。)

《毛詩□竹竿》曰:檜楫松舟。(檜,柏葉松身。楫,所以棹舟也。)



《爾雅》曰:栩,杼。(柞樹也。)

《毛詩□車轄》曰:陟彼高崗,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氵胥兮。
又曰:臥蒗擲軎,其葉蓬蓬。

《疏》曰:栩,今柞。殼為鬥,可以染皂。今俗及河內雲杼鬥,或雲豫鬥。

陸機《毛詩疏義》曰:升甥或樸,《爾雅》曰:或,白妥。《三倉說》或即柞也。其木理純白,無赤心,為白妥。直理易破,故可為犢車軸。又可為矛戟鎩。

《西京雜記》曰:五柞宮有五柞樹,皆連抱。五株樹枝,複蔭數十畝。

崔豹《古今注》曰:鑿木出交州林邑國也,色黑而有文,亦謂之文木。

周處《風土記》曰:舊說舜葬上虞。又《記》雲:耕於曆山。而始寧、剡二縣界上,舜所耕田,在於山下,山多柞樹。靈越之間名柞為櫪,故曰曆山。



《毛詩□將仲子》曰: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檀,堅強之木。)
又曰:《伐檀》,刺貪也。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聖賢塚墓記》曰:孔子墓有檀樹。



《禮記□月令》曰:季春無伐桑、柘。
又《投壺》曰:矢以柘若棘,無去其皮。

《周禮□冬官》曰:弓人辨六材,一曰柘。

《古史考》曰:烏號弓,以柘枝為也。

《譙周》曰:野柘枝勁。烏集之,飛起,直轅之,烏乃驚號。伐取為弓,故稱烏號弓。

《周書》曰:季夏取桑、柘之火。

《風俗通》曰:柘材為弓,彈而放快。

崔實《四民月令》曰:柘,染色黃赤,人君所服。(黃者中尊;赤者南方,人君之所向也。)

《□南記》曰:會川室屋相次,皆是板及茅舍。滿川坡儘是花木,亦有赤柘。



《爾雅》曰:杞,枸臁#ㄒ艏啤=耔坭揭病#

《毛詩□將仲子》曰:將仲子兮,無伐我樹杞!(杞,木名。《疏》曰:狗脊也。)
又《湛露》曰: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左傳□昭公》曰:聲子聘於晉,還,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召可,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周書》曰:太姒夢梓化為杞。



《爾雅》曰:臾,(音俞。)鼠梓。(楸屬也。匠箔東有虎梓。)

《毛詩□小弁》曰:惟桑與梓,必恭敬止。
又《定之方中》曰:樹之榛栗,椅桐梓漆。

陸機《毛詩疏義》曰:北山有臾,《爾雅》曰:臾,鼠梓。其樹葉木理如楸,山楸之異也,今人謂之昔楸。濕時脆,燥時堅。今永昌人謂鼠梓,漢人謂之臾。

《禮鬥威儀》曰:君乘禍獰王,其政和平,楸梓為常生。

《周書》曰:太姒夢太子發取周庭之梓樹,於商闕間化為松、杞。

《史記》曰:子胥將死,告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梓可為器;而抉吾眼,於吳之東門上,以觀越兵入吳也!

《漢書》曰:玄帝初玄四年,皇后曾祖父濟南平陵王伯墓門梓桂卒生枝葉,上出,劉向以為王氏代漢之像。

《後漢書》曰:應順為冀州刺史,晾甌無私。遷東平相,賞罰必信,吏不敢犯。有梓樹生於聽事室上。事後母至孝,眾以為孝感之應。

《說苑》曰:伯禽與康叔封朝於成王,見周公,三見而三笞。康叔有駭色,謂伯禽曰:有商子者,賢人也,與子見之。康叔封與伯禽見商子。曰:吾二子者,朝乎成王,見周公,三見而三笞,其說何也?商子曰:二子盍相與觀乎?南山之陰,有木焉,名曰橋。二子者往觀乎南山之陽,見橋竦焉,實而仰。反以告乎商子,商子曰:橋者,父道也。商子曰:二子盍相與觀乎南山之陰?有木焉,名曰梓。二子者往觀乎南山之陰?見梓僂焉,實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子者明日見乎周公,入門而趨,登堂而跪。周公拂其首,勞而食之,曰:安見君子?二子對曰:見商子。周公曰:君子哉,商子也!
樂資《春秋後傳》曰:昔者鄭客入函谷,至平舒,見素車白馬,曰:華山君,願以一牘致氵高池君。子之咸陽,過氵高池,見一大梓樹,有文石,取以扣樹,當有應者。以書與之,鄭客如其言,見宮闕如王者居。謁者出,受書,入有頃,雲:今年祖龍死。

《山海經》曰:玉山、碧山多梓木。雞山美梓。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至於身,不知所以養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

《漢武故事》曰:衛子夫入宮,上曰:吾昨夜夢子夫庭中生梓樹數株,豈非天乎?是日幸之,有娠。

郭氏《玄中記》曰:秦文公造長安宮,面四百里,南至終南山。山有梓樹,大數百圍,蔭宮中。公惡而伐之,連日不克,輒大風雨。夜有鬼,問梓樹,樹曰:豈奈吾何!鬼曰:若使三百人被頭,以絲繞樹,豈不敗汝?樹默然不應。明日,人上言秦王,依此言伐之,中有青牛,逐之入澧水。

《豫章記》曰:松陽門內有大梓樹,大四十五圍。樹先枯,永嘉中一日忽更榮華。太興中,玄帝果繼大業。



《爾雅》曰:舀,(音滔。)山夏。(今之山楸。)楸小子葉曰夏。(音賈。)大而伲(音鵲)楸。(老乃皮粗僬呶楸也。)小而伲夏。(小而皮僬呶夏。)

《漢書》曰:淮北滎南河濟之間,千樹楸與千戶侯等。
任稹妒鮃旒恰吩唬何庵杏新郊野琢種,顧家班竹,趙有韓氏酸棗,中山有楸戶。
樅(七容反)

《爾雅》曰:樅,松葉柏身。(郭璞症曰:今太廟梁用此木,《試縈》所謂松柏之鼠,不知堂室之有美樅。)

《魯獵縈》曰:松樅高千倀獰無枝,非憂王室無柱。



《春秋運鬥樞》曰:玉衡星散為椒。

《援神契》曰:椒、姜禦溫,菖蒲益聰。

《爾雅》曰:毀,(音毀。)大椒也。(匠蔔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毀也。)椒、殺蠊懟{艸求}{艸求}萸子聚生成房貌。匠箔東亦呼{艸求}椒,似茱萸而小,赤色。{艸求}萸,音求搜。)

《山海經》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椒。景山多秦椒。

《毛詩□椒聊》曰:《椒聊》,刺晉昭公也。君子見沃之盛強,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孫將有晉國焉。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已之子,碩大無朋。(椒聊,椒也。)

陸機《毛詩疏義》曰:椒聊,聊,語助也。椒樹似茱萸,有針刺,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煮其葉,以為香。今成皋諸近山間,謂竹葉椒樹,亦如食蔔,小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用蒸雞豚,佳香。東海諸島上,椒樹枝葉皆相似,子長而不圓,甚香,其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此椒葉,其肉自然作橘香也。
又《東門之肌吩唬弘菸椅戰貳#ń罰芬香也。)

《續漢書》曰:天竺國出石蜜、胡椒、黑鹽。

《孫卿子》曰:民之親我,歡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蘭。

應劭《漢官儀》曰:皇后稱椒房,取其實,蔓延盈升,以椒途屋,亦取其溫暖。
張搖逗杭恰吩唬夯傅堖薊屎蟊潰中常侍曹節、王甫欲以貴人禮葬。太尉李固自扶病起,搗椒自隨,謂妻子曰:若太后不得配桓帝,吾不生還矣!

《魏氏春秋同異》曰:鍾繇嬖庶子會之母,黜嫡夫人。文帝命複焉,繇恚忿,餐椒致噤,帝乃止。

《齊書》曰:建武中,王敬則於會稽反,奉子恪為名。而子恪奔走,未知所在。始,安王遙光勸上並誅高武諸子孫,於是並敕竟陵王昭、胄等六十餘人,入永福省,令太醫煮椒二斛,並命辦數十具棺材,謂舍人沉徽孚曰:椒熟,則一時賜死,期三更當殺之!會上暫臥,主書單攜啟依旨斃之,徽孚堅執曰:事須更審!爾夕三更,子恪徒跣奔至建陽門,上聞,驚覺曰:故當未賜諸侯命耶?徽孚以答,上付薟曰:遙光幾誤人事!及見子恪,顧問流涕,諸侯悉賜供饌。

《世說》曰:石崇以椒為泥泥屋,君夫以赤石脂泥壁。
崔實《四民月令》曰:正月之旦,進酒降神,畢室家無大小次坐先祖之前,子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踱ㄙ白。

《范子計然》曰:食卜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隴西天水,細者善。

《風土記》曰:三香:椒、党、薑。

《離騷》曰:雜申椒與菌桂,播椒居兮成堂。(布椒於堂上。)
晉成公綏《椒花銘》曰:嘉哉芳椒,載繁其實,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肇惟歲首,月正玄日,以介眉壽,祈以初吉。

晉劉臻妻陳氏正旦獻《椒花頌》曰:璿穹周回,三朝肇建。美哉靈葩,爰彩爰獻。聖容服之,永壽於萬!

木蘭

《漢書》曰:孝桓帝玄嘉玄年,芝生後庭木蘭之上。

《神仙傳》曰:北海於君病癩,見市賣藥公,往自問之,公曰:明日木蘭樹下當見卿。明日往,授素書二卷,以消災救病,無不愈者。

郭子橫《洞冥記》曰:玄封三年,大秦國獻花蹄牛,飴以木蘭之葉。使方國貢此葉。此牛不甚食,食一葉,則累月不饑。
任稹妒鮃旒恰吩唬耗糾賈菰諮把艚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於此,用構宮殿。
又曰:七裏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至今在洲中。詩家所雲木蘭舟,出於此。

《離騷》曰:鴟渭於木蘭兮。
又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夜合

《風土記》曰:夜合,葉晨舒而暮合。一名合昏。
甘棠

《爾雅》曰:杜,甘棠。(今之杜黎。)杜,赤棠;白者,棠。(棠,色赤、白,各異其名。)

《毛詩》曰:《甘棠》,美召伯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愛其樹。)
又《大杜》曰:有大之杜,生於道周。(杜亦棠也。)



《宋春秋》曰:義熙八年,太侗箕黨樹生於壇側。党尚黑也,宋水德,忽生此一樹。



《爾雅》曰:櫟,其實求。(有求匯自裹。)

《毛詩□晨風》曰:山有苞櫟。(櫟,木也。)

《莊子》曰:匠石之齊,至曲園,見櫟杜樹,曰:是不材木,故若是之壽。

《淮南子》曰:十二月,官獄其樹櫟。

《水經》曰:若耶溪孤潭上有一櫟樹,謝靈運與從弟惠連常遊之,作連句題刻樹側。



《後漢書》曰:李恂詣洛陽時,歲荒,司空張敏、司徒魯恭等各遣子饋糧,悉無所受。徙居新關下,拾橡實以自資。(橡,櫟實也。)

《晉書》曰:摯虞從惠帝幸長安,及東軍來迎,百官奔散,遂流離憾胖間。轉入南山中,糧絕饑甚,拾橡實而食之。
又曰:司馬玄顯之討桓玄,于時楊土饑虛,運漕不繼。玄斷江路,商旅遂絕。於是公私匱乏,士卒惟給桴橡。

《說苑》曰:莒穆公有臣朱厲附,事穆公,不見識焉。冬處於山林,食橡栗;夏處於洲澤,食菱藕。穆公以難死,朱厲附將往死之,其友曰:子事君而不見識焉,今君難,吾子死之,意者其不可乎?朱厲附曰:始我以為君不吾知也,今君死而我不世,是果不知我也。吾將死之,以激天下不知其臣者!遂往死。

《淮南子》曰:高臺增榭,接屋連桅,非不麗也,然而民無窟室狹廬所托於身者,則明主不樂也。肥膿甘脆,非不香美也,然而民有糟糠橡栗不接於口者,則明主不甘也。


《抱樸子》曰:假響兌鈉脛門,告寒於黔婁之家,所得者不過橡栗亢鄭必無趟鬮之膳、狐裘之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