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香文化香道首頁

香文化香道Translate

2013/11/21

品香悟「道」--「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修身養性”終究還需要“誠意正心”的自覺去實踐道德

品香悟「道」--「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修身養性終究還需要誠意正心的自覺去實踐道德 

流傳久遠的儒家思想二千多年來一脈相承,影響國人的思維至深至遠,形成了國人獨特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我們把商業精神與儒家精神相結合,就可以了解香道精神的內涵。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值得仔細品味中華文化性格。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論語・顏淵第十二》)

克己字是指,所謂一己之私利;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來,人的所作所為方能回歸到的要求上來。那麼,又是指什麼呢?所謂,就是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屬於倫理範疇。所以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克己一定是自覺自願的,復禮不過是克己的結果罷了。做到了這一點,也就是的實現。屬內,屬外,它們互為表裏。實為的根據,的外在表現。正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禮何?

「非禮」和「禮節」、「放縱」和「規範」、「喜歡」和「應該」、「情感」和「義理」,從這些屬性的尺度,也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心性修養和成熟度。要修行「仁」德,就不能光考慮自己了,不能隨著情感和喜歡而放縱私慾,必須從義理、規範等角度來看,要多為別人設想才能稱得上「仁」德。也就是要多克制自己的私慾,言行盡量符合禮節規範。

「仁」的禮節規範約束人的言行,但是孔子說的細目,除了「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之外,還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為何連看和聽都不行?這就是許多人容易忽視和想不通的。人對於外在訊息如果沒有識別能力、不懂得過濾,就容易被外來訊息污染,大腦就會裝滿不符合「禮」的思想,這樣的思想還會帶動「非禮」的言行。說白了,仁者就是要能本著善心,思想必須是善的,眼睛看的耳朵聽的當然也要善的。只有能分明善惡,能區分好壞,才能做到不隨波逐流,不受污染,從外在來看,就是能表現善的言行,也就是合乎禮的規範。

從道德人格養成的順序來看,一般是須先懂得規矩,亦即知其然” ,然後再一步步地領會其中的道理,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的理由,即知其所有然。所以,雖然《中庸》說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但修身終究還需要誠意正心的自覺。

古往今來出現的大批商德崇高、業績不凡的商人證明,儒家和商人是可以兼於一身的。儒家和法家是中國古代思想中重自律和重他律兩種不同的理論,儒家的思想是通過提倡道德倫理、喚醒人們的道德自覺來匡扶人心、匡正社會,當然這些倫理道德一旦被固定下來也有一定的強制性,如後世的"理學""禮法"就是如此。

法家則是用嚴刑峻法來規範人的行為。儒家強調道德自覺是導之於前,法家的嚴刑峻法則是導之於後,所以儒家學說從本質上來說是道德秩序學,講究以道德力量來維繫社會秩序,讓人追求一種精神自覺。儒家學說從來都是只強調人的社會屬性,人倫其實就是人際之間的關係。把人際之間的關係調整好了,那麼,社會的發展才能和諧、穩定。

如今,社會步入了商品經濟時代,香道精神所提倡的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商業生態文明和義與利、合作與競爭、自強與自律和諧統一的商業倫理精神,具有非常強烈的時代意義。香道精神是商人所共有的進步商德,是他們在儒家思想薰陶之下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交換本質的獨特認識,是受儒家思想浸濁的商人在商業經營中所形成的獨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是對世界商業文化的獨特貢獻。

怎樣理解克己復禮?「能夠自己作主去實踐禮的要求,就是「仁」。不論任何時候,只要能夠自己作主去實踐禮的要求,天下人都會肯定你是「仁」。「仁」是完全靠自己的,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這整段話讀下來,意思十分明白,從「克己」﹙是「能夠」之意﹚到「由己」﹙有「主動」之意﹚,所說的正是一種主動的態度。孔子對於「仁」的基本觀念也正是:化被動為主動。也許能注釋克己復禮的要義。
   
我們生存在社會中,有言行規則,有紀律制度,有做人禮德,如果不能克制自己而放縱自己,就會步入自我迷失之中。學會做人先要正心正己,正確地看待自己,正常地看待事物,有效地控制自己,克制自己的隨意妄行,做一個有節制的、文明的、有修養的、遵紀守規的、知書達禮的人,才能複禮,才能讓自己融入和諧社會,才能讓自己融入和諧團體之中。
   
克己復禮是修身養性的第一項修煉要素,也是學會做人的第一修煉要素。歷史上的曾國藩之所以成為集大成者,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崇尚儒學,在修煉克己復禮中還總結了修身十二款,作為指導自己為人處事的人生哲學。

細細體味,這裏充分體現了孔子仁學思想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推己及人,由小家到天下,這是對仁的昇華,也是對實現仁的主體——人的基本要求。那麼,人應該從哪些方面克制約束自己已達到仁的境界呢?可以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克制、約束自己,不僅在當時存在著時代的意義,若從現代的時空背景下觀之,更提供了現代企業經營與發展另一種價值信念的依準所在,這種信念,乃是強調義與利的相互融解與和諧共處,亦即所謂的「見利思義」、「見得思宜」,亦或所謂的「富貴以道得之」、「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等意涵。此外,若只顧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則必然成為孔子所謂的「小人之儒」因而內心「長戚戚」、多有憂懼,更招致「多怨」等。

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商業道德都強調能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強調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強調在顧客得到完美服務的同時得到商業利益。儒家講義利之辯,進步的商業道德也強調商人的利益不能置於社會整體利益之上,強調不能因謀求私利而損害消費者利益甚至國家利益,認為只為個人利欲不擇手段謀取利益是不道德的,是一種利慾薰心、惡性膨脹。

經典儒家教義強調人之為人必須"言必信,行必果",而誠實守信則在任何時候都是一項基本商業道德。儒家的義,從本質上來講,是" ",就是說要做應該做的事、做符合社會公義的事情,比方說扶危濟困、互助、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等等,這些都是人對社會所應盡的義務。儒家學說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是總是將人置於社會的大背景中,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用道德的力量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從來不談什麼個體,要求一個人在實現私利時不損害公利,不損害他人利益。

現在的商業理念也是如此,強調合作,強調不損人利己。儒家思想強調"過猶不及""中庸之道",傳統的商業道德則強調不謀取暴利,不搞掠奪式的經營,註重商業生態,講究商人之間、商人和顧客之間的協調發展。香道實際上奉行的是商業道德秩序學,講究以道德力量維繫商業秩序。香道在商而品位超過商,在從事本應是純功利的商業行為的過程中,總是希望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就是香道精神。
  
因而,香道精神應該包括恪守信用、誠信為本,誠實不欺,利以義制、以義取財,仗義疏財等等商業道德,是把誠、信、義、恕、讓等倫理道德原則貫徹到從商經營之中去,是儘量用儒家精神去洗滌一味求利的商人習氣。事實上,一個追求商人個體利益或是局部利益最大化還是追求社會利益最大化的問題,但放在社會大系統中,商人個體不顧公德、不擇手段的求利,乃至於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恰是商業生態惡化的罪魁。

香道精神的可貴之處正在於強調了公平原則,而且,這種公平不是來自於一種外在的強制力量,而是來自於受儒家思想浸潤的商人的道德自覺。儒家經典有"性善""性惡" 之辯,提倡香道精神就是要在商業經營中保持一種"性善",使誠、信、義等等人性中的美的東西轉化成優秀的商業品格、轉化成為商人的自覺行為,而不僅僅要靠制度和法律約束。

香道精神實質上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商人在商業行為中的道德"自律",而非"他律",提倡香道精神,可大大降低整個社會管理系統的運作成本。就拿商人本身來說,經常性地陷入投訴、商業糾紛的旋渦中,對商業活動來說也是不利的。

總結來說香的「技藝」關鍵不在於學問有多高深,學養有多深厚,而在於對儒家倫理道德實踐程度。有些商人儘管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他在本質上卻有向善之念,對儒家思想有一種如佛家所言的"慧根",在商業行為中自然地堅持"不苛取"、堅持取之有道、善於處理好公眾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不以獲利為唯一目的和終極目的,也完全可以稱之為香的「道」,而且是有"君子儒"風采的香道藝術家。

2013/11/9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著---漢晉香事十五則、唐宋元明香事八則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著---漢晉香事十五則、唐宋元明香事八則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著---漢晉香事十五則

飛氣香
飛氣之香,玄脂朱陵返生之香,真檀之香,皆真人所燒之香 。《三洞珠囊隱記》

蘅薇香
漢光武建武十年,張道陵生於天目山。其母初夢大人,自北魁星中降至地長丈餘。衣繡衣,以蘅薇香授之。既覺,衣服居室,皆有異香,經月不散。感而有孕。及生日,黃雲籠室,紫氣盈庭,室中光氣如日月,複聞昔日之香,浹日方散 。《列仙傳》

蘅蕪香
漢武帝息延涼室,夢夫人授帝蘅蕪香,帝夢中驚起,香氣猶著衣枕間,曆月不歇。帝謂為遺芳夢 。《拾遺記》

平露金香       
司命君,王易度游於東板廣昌之城,長樂之鄉,天女灌以平露金香,八會之湯,瓊鳳玄脯 。《三洞珠囊》

訶黎勒香
高仙芝伐大樹,得訂黎勒香,五六寸,置抹肚中,覺腹痛,仙芝以為祟,欲棄之。問大食長老,長老雲:此香人帶,一切病消,其作痛者,吐故納新

李少君奇香
帝事仙靈,惟謹,甲帳前置靈瓏十寶紫金之爐,李少君取彩蜃之血,丹虹之涎,靈龜之膏,阿紫之丹,搗幅羅香草,和成奇香。每帝至檀前,輒燒一顆,煙繞梁棟 間,久之不散。其形漸如水紋項之蛟龍魚鱉,百怪出沒其間;仰視股栗,又然靈音之燭,眾樂迭奏;於火光中 。不知何術,幅羅香草出賈超山。《奚囊橘柚》

女香草
女香草出繁繢,婦女佩之則香聞數裏,男子佩之則臭昔海上。有奇丈夫拾得此香,嫌其臭,棄之;有女子拾去,其人跡之香甚欲奪之;女子疾走,其人逐之不及,乃止。故語曰:欲知女子強,轉臭得成香。《呂氏春秋》雲:海上有逐臭之夫。疑即此事 。《奚囊橘柚》注:繁繢,山名,《山海經》上有載,具體位置待考。

石葉香
魏文帝以文車十乘迎薛靈芸,道側燒石葉之香,其香重疊,狀如雲母,其香氣辟惡厲之疾,此香腹題國所進也 。《拾遺記》

都夷香
香如棗核,食一顆曆月不饑,以粟許投水中,俄滿大盂也 。《洞寒記》

茵墀香
漢靈帝熹平三年,西域國獻茵墀香,煮為湯辟癘,宮人以之沐浴,余汁入渠,名曰:流香渠 《拾遺記》

九和香
天人玉女搗羅天香,持擎玉爐燒九和之香 。《三洞珠囊》

五色香煙
許遠遊燒香,皆五色香煙出 。《同上》

千步香
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開千步。今海隅有千步草,是其種也。葉似杜若,而紅碧間,《雜貢藉》曰:南邵貢千步香 《述異記》

百濯香
孫亮作綠琉璃屏風,甚薄而瑩徹,每於月下清夜舒之。常寵四姬。皆振古絕色:一名朝姝,二名麗居,三名洛珍,四名潔華。使四人坐屏風內,而外望之,了無隔, 惟香氣氣不通於外。為四人合四氣香,殊方異國所出,凡經踐躡宴息之處,香氣沾衣,歷年彌感,百浣不歇,因名曰:百濯香。或以人名香,故有朝姝香,麗居 香,洛珍香,潔華香。亮每遊,此四人皆同與席,來侍皆以香名前後為次,不得亂之。所居室名思香媚寢 《拾遺記》

西域奇香
韓壽為賈充司空掾。充女窺見壽,而悅焉。因婢通殷勤,壽踰垣而至。時西域有貢奇香,一著人經月不歇。帝以賜充,其女密盜以遺壽,後充與壽宴,聞其芬馥,意知女與壽通,遂秘之以女妻壽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著---唐宋元明香事八則

韓壽餘香
唐晅妻亡,悼念殊甚。一夕複來相接,如生平歡。至天明訣別,整衣,聞香鬱然,不與世同,晅問此香何方得?答言:韓壽餘香 《廣豔異》

罽賓國香
咸通中崔安潛以清德峻望,為鎮時風,宰相楊收師重焉。楊召崔飲宴,見廳館鋪陳華煥,左右執事皆雙鬟珠翠,前置香一爐,煙出成樓臺之狀,崔別聞一香氣,似非 爐煙及珠翠所有者,心異之,時時四顧,終不諭香氣。移時,揚曰:相公意似別有所矚?崔公曰:某覺一香氣異常酷烈。揚顧左右,令於廳東間閣子內縷金 案上,取一白角碟子,盛一漆球子。呈崔曰:此是罽賓國香。崔大奇之 。《盧氏雜記》

西國異香
僧守亮通《周易》,李衡公禮敬之。亮終時衛國率賓客致祭,適有南海使送西國異香,公於龕前焚之,其煙如弦穿屋而上,觀者悲敬 。《語林》

香玉辟邪
唐肅宗賜李輔國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奇巧殆非人間所有。其玉之香,可聞于數百步。雖鏁之于金函石匱,終不能掩其氣。或以衣裾誤拂,則芬馥經年。縱澣 渥數回,亦不消歇。輔國嘗置於座側,一日方巾櫛,而辟邪忽一大笑、一悲號。輔國驚愕失據,而囅然者不已,悲號者更涕泗交下。輔國惡其怪,碎之如粉。其輔國 所居裏巷,酷烈彌月猶在,蓋舂之為粉而愈香故也。不周歲而輔國死焉。初碎辟邪。輔國嬖孥慕容宮人,知異嘗,私隱屑二合。魚朝恩以錢三十萬買之,及朝恩將伏 誅,其香化為白蝶,升天而去 。《唐書》

刀圭第一香
康昭宗,嘗賜崔胤香一,黃綾角約二兩。禦題曰:刀圭第一香。酷烈清妙,焚豆大許,亦終日旖旎。蓋鹹通中所制,賜同昌公主者。 《清異錄》

一國香
赤土國在海南,出異香,每燒一丸,香聞數百里,號一國香 。《諸番記》注:赤土國,在馬來半島上。

鷹嘴香,一名吉羅香
番禹牙儈徐審與舶主何吉羅洽密,不忍分判,臨岐出如鳥嘴尖者三枚,贈審曰:此鷹嘴香也,價不可言。當時疫,於中夜焚一顆則舉家無恙。後八年,番禺大疫,審焚香,闔戶獨免。餘者共事之。呼為吉羅香 。《清異錄》

特迦香
馬愈雲:餘謁西域使臣乃西域缽靈?國人也。坐臥尊嚴,言語不苟,飲食精潔,遇人有禮,荼敘畢。餘以天蠶絲所縫折疊葵葉扇奉之,彼?翫再四,拱手笑謝。因命 侍者移熏爐在地中,抌內取出一黑小盒,啟香爇之,香雖不多,芬芳滿室,即以小盒盛香一枚見酬雲:此特迦香也,所爇者;即是佩服之,身體常香,神鬼畏服, 香經百年不壞 。今以相酬,祇宜收藏護體,勿輕焚爇。國語、特迦,唐言、辟邪香也。餘締視之,香細膩,淡白,形如雀卵,嗅之甚香,連盒受之,拜手相謝。辭退間,使臣複 降床,躡履再揖而出。歸家,爇香米許,其香聞於鄰屋,經四五日不歇,連盒春於先母,先母納匣笥中,衣服皆香,十餘年後,余尚見之,先母即世?,惟盒存,而 香已失矣。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著---武帝弄香4則、西國獻香十二則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武帝弄香4則、西國獻香十二則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武帝弄香4

明天發日香
漢武帝嘗夕望東邊有雲起,俄見雙白鵠集臺上,化為幻女,舞於台,握鳳管之簫,撫落霞之琴,歌青吳春波之曲。帝開暗海玄落之席,散明天發日之香,香出胥池寒國。有發日樹,日從雲出,雲來掩日,風吹樹枝,即拂雲開日光
注:胥池寒國。

百和香
武帝嘗修除宮掖,燔百和之香,張雲錦之惟,燃九光之燈,列玉門之棗,酌蒲萄之酒,以候王母降 。《漢武外傳》

乾陀羅耶香
西國使獻香,名乾陀羅耶香,漢制不滿觔不得受,使乃私去,著香如大豆許在宮門上,香自長安四面十裏,經月乃歇

兜木香
兜木香,燒之,去惡氣除病疫。漢武帝時,西王母降,上燒兜木香末。兜木香,兜渠國所獻,如豆大,塗宮門上,香聞百里。關中大疾,疫死者相抌枕,藉燒此香,疫則止
《內傳》雲:死者皆起 ,此則靈香,非中國所致標,其功用為眾草之首焉。《本草》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著---西國獻香十二則

返魂香、幹陀羅耶香、兜木香、其論形似,功效神異略同;或即一香。諸家載錄有異耳,姑並錄之。以俟博采。

龍文香
龍文香,武帝時所獻,忘其國名 。《杜陽雜編》

方山館燒諸異香
武帝元封中起方山館,招諸靈異,乃燒天下異香,有沉光香、祇精香、明庭香、金磾金、塗魂香。帝張青檀之燈,青檀有膏如淳漆,削置器中,以蠟和之,香燃數裏

沉光香
香,塗魂國貢,暗中燒之有光,故名;性堅實難碎,以鐵杵舂如粉,而燒之 。注:塗魂國,即葉門。

祇精香
亦出塗魂國,燒之魑魅畏避

明庭香
出胥池寒國

金磾香
金日磾所制,見下。
注:金日磾(mì dī)(前134~前86),字翁叔。是駐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漢武帝因獲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賜其姓為金。

塗魂香
以所出國名之

金磾香
金日磾既入侍,欲衣服香潔,以自變其氣,特合此香。帝果悅之曰:磾嘗以自熏。宮人見者,以增其媚 。《洞冥記》

熏肌香
熏人肌骨,至老不病 。《洞冥記》

天仙椒香徹數裏
虜蘇割刺在答魯之右大澤中,高百尋,然無草木;石皆赭色,山產椒,椒大如彈丸;然之香徹數裏。每然椒,則有鳥自雲際蹁躚,五色,名赭爾鳥,益鳳凰種也。昔 漢武帝遣將軍趙破奴,逐匈奴得其椒,不能解,詔問東方朔,朔曰:此天仙椒也,塞外千里有之,能致鳳。武帝植之太液池,至元帝時,椒生果,有異鳥翔集 。《敦煌新錄》

神精香
光和元年,波岐國獻神精香,一名荃蘼草,亦名春蕪草 。一根五百條,其枝間如竹節,柔軟;其皮如絲,可為布,所謂春蕪布,又名白香荃布;堅蜜如冰紈也;握之一片滿官皆香,婦人帶之,彌年芬馥也 。《雞蹠集》
注:波岐國,待查。

辟寒香
丹丹國所出,漢武帝時入貢。每全大寒,於室焚之,暖氣翕然。自外而入,人皆減衣 。(任坊《迷異記》)注:丹丹國,即現在的吉蘭丹, 馬來西亞一州。位於馬來半島北部。


寄辟寒香
齊淩波以藕絲連螭錦作囊,四角以鳳毛金飭之,實以辟寒香,為寄鐘觀玉,觀玉方寒夜讀書,一佩而遍室俱暖。芳香襲人 。《清異錄》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著---先秦四則、返魂香六則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著---先秦四則、返魂香六則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著---先秦四則
沉榆香
黃帝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皆列珪玉于蘭蒲席上,燃沉榆之香,春舂雜寶為屑,以沉榆之膠和之為泥,以塗地,分別尊卑華戎之位也 。《封禪記》
注:百辟,百官的意思。蘭蒲席,用香蒲編的席子。沉榆,香木名。

茶藥香
燕昭王二年,波弋國貢茶蕪香,焚之,著衣則彌月不絕,浸地則土石皆香,著朽木腐草莫不茂蔚,以熏枯骨則肌肉立生 。時廣延國貢二舞女,帝以茶蕪香屑鋪地四五寸,使舞女主其上,彌日無跡 。王子年《拾遺記》
注:波弋國,亦名波祗國,即波斯國。廣延國,查不出是哪里。

恒春香
方丈山有恆春之樹,葉如蓮花,芬芳若桂,花隨四時之色。昭王之末,仙人貢焉,列國咸賀。王曰:寡人得恒春矣,何憂太清不一。恒春一名沉生,如今之沉香也 。注:方丈山,在雲南鶴慶縣西南一百二十裏,《楊慎雲南山川志》巍然峻拔,山半有洞,中有池,深不可測,水滴岸下若金石音,蒙氏琢觀音像於壁,故又名觀音山。

遐草香
齊桓公伐山戎,得聞遐草,帶者耳聰,香如桂,莖如蘭 。注:山戎,是我國春秋時期北方的一支較強大的少數民族。又稱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動地區在今河北省北部。

欽定四庫全書香乘卷八明 周嘉冑 著---返魂香六則

西國獻香
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乘毛車,以渡弱水來獻香者。帝謂是常香,非中國之所乏,不禮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于乘與聞並奏其香,帝取之看大如燕卵, 三枚與棗相似,帝不悅,以付外庫。後長安中大疫,官中皆疫病。帝不舉樂,西使乞見,請燒所貢香一枚,以辟疫氣。帝不得已,聽之。宮中病者登日並瘥,長安百 裏,咸聞香氣,芳積九月餘日,香猶不歇,帝乃厚禮發遣餞送 。張華《博物志》
注:弱水指的是中國黑河自金塔縣的鼎新以下到額濟納旗湖西新村段的別稱。又稱額濟納河。位於甘肅省西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毛車,是用寬大的植物葉片做裝飾的車乘。

返魂香
聚窟州有大山,形如人鳥之象,因名為人鳥山。山多大樹,與楓本相類,而花葉香聞數百里,名為返魂樹。扣其樹,亦能自作聲,聲如群牛吼;聞之者皆心雲神駭。 伐其木根心,于王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粒狀,令可丸之,名曰驚精香,或名震靈香,或名返生香,或名震檀香,或名人鳥精,或名卻死香,一種六名,斯靈 物也 。香氣聞數百里,死者在地聞香氣即活,不復亡也。以香熏死人,死加神驗。
注:聚窟洲,神話傳說中的地名。《海內十洲記·聚窟州》載: 聚窟洲 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 昆侖 二十六萬里,去東岸二十四萬里,上多真仙靈官,宮第比門,不可勝數。

月支獻返魂香
延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國所乏,以付外庫。使者曰:臣國去此三十萬里,國有嘗占東風入律, 百旬不休;青雲幹呂,連月不散者。當知中國時有好道之君。我王固將賤百家而好道儒,薄金玉而厚靈物也。故搜奇蘊而貢神香,步天林而請猛獸,乘毳車而濟弱 淵,策驥足以度飛沙,契闊途遙,辛勞蹊路,於今已十三年矣。神香起天殘之死疾,猛獸卻百邪之魅鬼。又曰靈香雖少,斯更生之神丸,疫病災死者將能起之,及聞 氣者即活也。芳又特甚,故難歇也。後建元元年,長安城內病者數百,亡者大半,帝試取月支神香燒於城內,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氣經三月不歇,於是信知其神物 也。乃更秘錄餘香。後一旦又失,撿函封印如故,無複香也 。陸佃《埤雅》
注:延和,漢武帝第十個年號,延和三年,即西元前90年。月支國,秦漢時期敦煌一帶的小國。

返魂香木
永樂初傳聞,太倉劉家河天妃宮,有鸛卵為寺沙彌竊烹,將熟;老僧見鸛哀鳴不已,急令取還,經時雛出。僧異之,探其祟,得香木尺許,五彩若錦,持以供佛。後有外國使者見之,以數百金易去,雲:是神香也,焚之,死人可生,即返魂香木也 。蓋太倉近海,鸛自海外負至者。

莊姬藏返魂香
袁運字子先,嘗以奇香一丸,與莊姬藏於笥,終歲潤澤,香達於外,其冬合中諸蟲不死,胃寒而鳴。姬以告袁,袁曰:此香制自宮中,當有返魂


返魂香引見先靈
司天主簿徐肇,遇蘇氏子德哥者,自言善為返魂香,手持香爐,懷中以一貼,如白檀香末撮於爐中,煙氣嫋嫋直上,甚於龍腦;德哥微吟曰:東海徐肇欲見先靈,願此香煙用為引導,盡見其父母曾。高德哥曰:但死經八十年以上者,則不可返矣 洪芻《香譜》